日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举办的“新音乐学:理论、方法与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场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厅举行。受中央音乐学院的邀请,由市文广新局组织邓州市大调曲子研究会的老师们在音乐会上进行了精彩的演出。
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头曲传承人宋光生等组成的代表团与来自德国、丹麦等10余个国家的音乐家、国内各省市的专家学者及音乐学院的师生一起参加了音乐会。
闫富传在音乐会上发言,就邓州市大调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作了介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博士、教授张伯瑜主持了演出活动。
邓州市大调曲子研究会的宋光生、宋涛等6位老师演奏的《打雁》、《葡萄架》、《萧妃舞》、《大救驾》等大调曲目赢得了在场中外专家学者的热烈掌声。
张伯瑜对邓州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大调曲、板头曲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历史悠久,意境特别丰富,音色动听,深受观众的喜爱,是民族音乐里的一支奇葩。这次特邀河南邓州的板头曲民间音乐家进行专场演出,目的就是要把要大调曲及板头曲介绍给中外的听众们,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专场音乐会共分为河南大调曲子和当代中国民族器乐2个部分,邓州市大调曲研究会和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的学生分别进行了2个部分的演出。
邓州大调曲源于明清时代的鼓子词,是一种流行于中原的小曲、民歌衍变而成的集弹唱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2008年,大调曲录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邓州市宋光生老师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板头曲传承人。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河南省曲剧团及其他一些音乐团体先后派人到邓州市研究整理大调曲。与此同时,邓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广新局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大调曲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整理,取得了一定成绩。
据了解,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全国一流的音乐学科研队伍,在音乐学诸多科研领域享有较高声誉。除了这次专场音乐会外,邓州市文化界代表还应邀参加了学术研讨会的其他一些活动,与参会的中外20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学术交流。(原标题:邓州市大调曲走进中央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