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淅川县获悉,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历时4年多挖掘的下寨遗址,发现明清、汉-唐、东周、西周、二里头时代早期、王湾三期文化、石家河文化和仰韶文化等时期遗存,其中仰韶文化时期环壕聚落和仰韶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墓葬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下寨遗址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滔河乡下寨村北,地处滔河与丹江的交汇处,河南省省文物考古研究自2009年3月起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持续考古钻探和发掘。该遗址现存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6~2米。
据介绍,仰韶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共108座。按墓主头向的不同分为四类。第一类大致朝南,共50座,时代为仰韶文化晚期。第二类大致朝西,共46座,时代大致为石家河文化时期,少数墓葬出土的黑陶圈足簋具有油子岭文化的特征。近一半的墓葬都随葬有陶器,多放置于腰坑之中,且成组出现,下部为一长颈壶或圈足簋,之上放置一陶钵。第三类大致朝北,共11座,时代也为石家河文化时期。有4座存在腰坑陶器和玉钺或石钺共存的现象。其中M207长2.6米,宽1.5米,见有单棺腐朽后的痕迹,是目前豫西南、鄂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家河文化墓葬。第四类朝东,仅1座。从开口层位分析,为仰韶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时期。这批墓葬填补了豫西南、鄂西北地区同类遗存的空白。
下寨遗址地处中原、关中陕南和江汉地区的文化交流地带,自古是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孔道。遗址多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内容和呈现的较为复杂的文化因素,是研究边缘和交汇地带文化的极好个案。(原标题:南阳淅川下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