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 淅川淹没区名贵古树“移民”
2012/12/19 15:07:3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赵川
冬日暖阳,照临在静谧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淅川县金河镇小槽峪村。12月9日9时,伴随着清脆的鞭炮声,一棵20多米高的大叶女贞树被砍去了苍翠欲滴的树冠,散落在地上的树枝上缀满了紫蓝色的女贞子。此时,一对老夫妇紧紧地拥抱着这棵大树,仰望着,久久不愿松手。60岁的张玉珍黯然神伤地说:“这是我姑姑家,大家最喜欢在树下乘凉了。女贞子是药,还可以装枕头。我记事的时候这棵树就这么粗,几十年了不见长。不知道哪年种的,至少见了10代人,少说也有200多年了。”
张玉珍夫妇和姑姑家去年搬迁走了,留下这棵古树。今天县里来人移植古树,老两口特地赶来和古树做最后的告别。看着园林工人抡起䦆头,挖断老树根,张玉珍夫妇心痛不已,几乎是央求道:“只希望能移活,一定得栽活啊。哎,不移走不中啊,水一上来就淹死了。”
这棵大叶女贞树犹如一位不愿出嫁的老姑娘,砍掉枝蔓的躯干,被涂上了鲜红的愈合膏,就像流血的伤口。她从头到脚被包了个严实抬上了大汽车,在众人一路呵护下披着故土的山风,终于离开了生长百年的娘家……
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置身于这些苍劲的古树中,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它们都被砍去风华妩媚的树冠显得很悲壮。但它们倔强地扎根于新的土壤,仙风道骨,屹立挺拔。此时,想到移民犹如这大树,在新的家园扎根,发芽。
园林工人正在给一棵400多年的大叶铁匠树培土,输营养液。亲自把古树移来的师傅说,树的主家80多岁的老太说,她奶奶小时候树就这么粗,十年八年不见长,四季常青。这树可坚硬了,电锯树枝冒火星,树枝扔水里就沉底了。树洞里掏出四五斤野蜂糖。
师傅指着一棵1200年的黄连树向我介绍,古树跟前有个小庙,内端坐一尊石刻释迦摩尼,石碑上刻着五代时期的纪事:有一先人到此树下避雨,突然电闪雷鸣,旁边的一棵树应声倒下,他和这树安然无恙。人们遂把这树棵树视为树“神”,世代敬奉。千百年来,大树保佑一方众生。一个村的兴旺,一个村的地脉,一个村的传承,都聚集在这棵“神”树上。
当工人把这千年的黄连树根挖开,3尊香炉被树里层的根紧紧抱住。移树的工人上香燃炮,对着古树说:树神啊,南水北调水上来了,请您进县城享福,人多热闹。
徜徉于古树林中,抚摸着100年的红木棉、200年的皂角、300年的红桂、400年的青冈、500年的红枫、600年的菩提、700年的铁匠、800年的紫荆、900年的榔榆、1000年的银杏、1100年的樱桃、1200年的黄连……敬畏感油然而生。
这些树根植于大地,江河日月,岁月悠悠,其间雨雪雷电,山河震荡,绵延存活至今,堪称传奇。而由这些树孕育的自然文明,皆历经千年方至成家园。它们与数十万移民与血肉相连的丹江及沧桑过往历史文明断根分离,历史会疼、移民会疼、古树会疼。如果历史是一条长河,那么古树就是历史的见证者。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站着的历史,从它们身上看到了淅川楚汉的兴衰,屈原的离骚,移民的别离。经历了一场背乡离井的世纪大迁徙,经历了伤筋动骨的血泪洗礼,经历了千难万险的离别,这些古树和它们曾经庇护的子民一样,终于在古树园里重新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家园,在大地宽广的怀抱里,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延续昨天的历史,抒写生命的交响曲。
淅川县16.5万移民于去年全部搬迁他乡,留在淹没区的名贵古树则从去年冬天被集中“移民”到县城旁边背山靠水土地肥沃的园子里。淅川县不仅斥巨资抢救性地保护了这些名贵古树,把移民的根留下,还计划建移民博物馆、移民文化广场、微缩复原丹江下的故园,逐步建设成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新景区。待到2014年,一江清水济京津时,移民回乡寻根祭祖,这里便是他们寄托情感的心灵家园。(原标题:把根留住 淅川淹没区名贵古树“移民”)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网(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