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南阳

云彩灯详细介绍

2013/10/8 15:06:38 点击数: 【字体:


    “云彩灯舞”是灵丘县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流传在灵丘县大涧村一带。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人们就走上街头,手持云彩灯翩翩起舞,以示欢庆,并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后来,经过众多民间艺人的加工,“云彩灯舞”在音乐、表演形式、服饰,以及彩灯的制作、彩绘等方面不断有所创新,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灯舞形式,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舞蹈起源

  对于“云彩灯舞”的起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元宵节夜晚,灵丘县大涧村的乔三、白云昌、白云印等几位老人在乐器的伴奏下唱起了“道情”,因需照明,便点起了纸糊的小方灯。其后为增加亮度,又改为较大的长方形灯,并根据八仙腾云驾雾到人间观灯的民间传说,在灯上绘制了八仙神像,贴上云彩花边。而为了吸引观众,又让另一些人拿着彩灯,随着演唱的“道情”舞动起来,一时灯光闪闪,“彩云”飘飘,故起名为“云彩灯舞”。

    舞蹈发展

  据悉,在刚开始的几年里,“云彩灯舞”的表演者仅有4个人,每人舞两盏灯,灯上绘有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汉钟离八位神仙。后来,在演出过程中,人们觉得彩灯太少,显得单调,整个表演气氛不够热烈。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6盏灯,灯上分别彩绘梨山老母、孙膑、白猿、麻姑等人物图像。此后,又增加了一对代表阴阳昼夜的日、月灯。

    表演形式

  “云彩灯舞”由男、女青年共同表演,其中,男青年头扎白毛巾,额前系结,身穿豆青色对襟袄、豆青色彩裤,系豆青色彩带,脚穿黑便鞋;女青年身穿红色大襟袄、湖蓝彩裤,系枣红色平绒小围裙,脚穿黑便鞋。表演时,表演者手持云彩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舞动着,并变换队形,彩灯随着节奏上下颤动,闪烁明灭、扑朔迷离,如在白云中游移。此外,由于“云彩灯舞”由道情音乐伴奏,伴唱的歌词为道情剧目选段,演唱内容与舞灯无必然联系,乐曲可随时变换,伴唱者只唱不舞,而舞灯者在表演时只要跟上音乐节奏即可,只舞不唱,所以,在欣赏“云彩灯舞”时,观众既可观灯又可听戏,兼享眼耳之福。这或许也正是“云彩灯舞”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吧。

    发展现状

  云彩灯自清朝乾隆十五年(一七五一年)由汝宁府(今河南省汝南县)传入南召后一直流传至今。以其画面优美,含意美好而受到群众的拥戴。一九五五年二月,该舞蹈作为中南地区优秀民间舞蹈,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周总理看后热情地赞语:“朵云、片云、五彩云、云后雨、雨后龙、象征着大自然的丰收。”2000年以来曾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展播。为了使云彩灯这一优秀民间舞蹈得到有效传承,县文化局在南阳电视台、南阳市群众艺术馆的大力协助下,对云彩灯进行了挖掘整理,赋予新的时代气息,曾参加了南阳市春节联欢晚会,受到广泛赞誉,在河南省“群星奖”评选中,被评为广场类舞蹈三等奖,市级一等奖,扩大了云彩灯的对外影响,得到有效保护和继承。2008年被公布为南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使云彩灯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得到保护和传承,南召县人民政府把云彩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十一五”规划,制订了详细的保护规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重点扶持云彩灯的发展和传承人的培养,使之更好地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福客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