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能不如独诣 —— 尹先敦先生隶书意说
2013/7/4 17:09:53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尹先敦先生是中国书协会员、南阳市书协副主席、中共内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是内乡文艺界的领军人物。他十余年如一日,在文联这个不起眼的单位,硬是把一个偏僻小县的文艺事业搞的红红火火,被人们称之为“尹先敦现象”。内乡书法事业的繁荣与振兴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内乡书法队伍新人辈出,在全国重量级的书法大展中,内乡入展获奖人次都名列河南前茅,被国内书坛所注目。
先敦先生是内乡的才俊,身居要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他的艺术才华出众,真草隶篆、篆刻、绘画样样皆精。隶书是他书艺的强项,笔力雄健,气息高古,结字古朴自然,线条富有张力,行笔精熟圆润,气韵疏朗贯通。先敦先生早年对《曹全》、《史晨》、《华山》、《石门颂》等东汉名碑及楚简帛书下过较大功夫。他的隶书创作大体经历过两个重要阶段。前期,先敦先生思想积极活跃,书法审美取向崇尚秀劲,沉稳中寓奇崛,古质处见绚烂。创作上入古法出古法,用笔大胆泼辣,提按轻重、缓急结合,游刃有余;结体上明显倾向于含蓄稚拙,长画不恣纵,短画多敛蓄,整个字体形态充满朝气、质朴,其艺术语境厚重而宏阔,与传统的汉隶神合貌离,这怕于他长期游目聘怀并精于行草有很大关系。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守清泫悠远之操也。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西风东渐”,传统书法在平稳发展的态势下,潜藏着一股暗流,传统与现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反叛,创新成为当代中国书法界重复最多的词汇。守古没有出路,创新才有活力。如何创新与“革命”成为每个书家所思虑的话题,同时,也为广大书家提供了抒展情怀,张扬个性,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大舞台,先敦先生就是这个舞台上一位成功的弄潮儿。
新千年后,先敦先生的书艺经过长期的历练,他理性的审视着当代书坛走势,思考着自己书艺的发展去向。俗话说眼光决定财富,抉择决定出路。他的隶书在浑厚的古典基础上,巧妙地吸收了清代隶书大家金农骇世惊俗的“漆书”,深得古韵拙趣的灵性,大胆扬弃过去,把整个身心投入到隶书的创造中去。余秋雨说过,每个时代总会有别于其它时代的艺术形式。当代中国书坛,要想在大家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没有胆略是不行的,意料之中的变化显得缺乏吸引力,而石破天惊的反叛却能收到一鸣惊人之效。金农说过:“同能不如独诣,众毁不如独赏。”也许是缘,先敦先生与金冬心“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创新中寻得了一种不谋而合的艺术情趣,这是天才的创造。先敦先生的隶书风格吸收了金农笔法,如刀凿、如帚扫,直多曲少,同时创造性溶入篆书、篆刻、章草、汉简、楚简等笔法,结体夸张多变,聚散有度,寓大巧于方拙,显至美于无华。没有哗众之心,不存媚世之想,脚踏传统,缘物寄情,在身心与大道的契合中,将隶书创作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含盖了先敦先生的人格风采及敢为人先的人生理念。在这个时期,先敦先生的隶书由横势变为纵势,由方圆笔变为纯方笔,横画粗长,竖画短细,撇捺均饱满有力。这是他兼济天下一种使命,一种激情,也是书法艺术创造上“以拙为妍,以重为巧”的极致,在从容闲适中流露出典雅的文气与清气,信手写来,令人耳目一新,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情结。去年以来,他的隶书作品先后入展全国二届扇面书法展、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展,并在“许慎杯”全国书法大展、河南省百县书法联展及近期《书法导报》擂台赛中获得大奖,就是对他近年隶书创作变法创新的最好诠释。
艺无止境,任何艺术臻于完美都是相对的。先敦先生的隶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若在用笔上再精纯些爽利些,章法布白再自然些会更好,我们期待着他再上一个境界。 文/刘新泽(作者系中国书协会员、南阳青年书协理事、内乡县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供职于内乡县档案局)【原标题:同能不如独诣 —— 尹先敦先生隶书意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书法网 201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