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启动较晚的中国佛像艺术品市场而言,在短短10年时间里,从曾经的收藏冷门,转眼成为近年来拍卖场上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并频现天价,佛像艺术再次迎来新的市场热潮。
追溯国内佛教艺术拍卖历史,最早当属2004年中国嘉德推出名为“尊崇之美”的专场,成为内地首次金铜佛像专场拍卖,敲响了内地佛像专拍的第一槌。随后,多家拍卖公司也推出金铜佛像专场拍卖,佛像艺术的价值逐步得到市场肯定。佛像市场行情的飞涨当属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佛像专场拍卖,高72.5厘米的鎏金释迦牟尼佛像(“大明永乐年施”款)以1.2359亿港元成交。这一专场拍卖,以及永乐造像的天价成交额,将中国佛教艺术品的拍卖和收藏带入到内地的拍卖市场,成为继明清官窑瓷器之后的第二个主流板块。
这一专场拍卖形成了佛像收藏的一轮热潮,也拉动了佛像板块的整体行情。在随后两年,一批佛像精品涌入市场,佛像的价格也得以快速上扬。然而,由于买家群体的根基不稳固,佛像市场投机成分较大,价格很快回落,2008年至2011年,佛像市场整体进入调整期。
然而,自2012年以来,在艺术品市场其他板块纷纷进入深度调整期时,佛像艺术板块却逆势上升,掀起了新一轮的佛像艺术热潮,各类佛像艺术论坛、展览活动不断,各大拍卖公司也加大了佛像拍卖的力度和规模,并推出了佛像专场拍卖。
在今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以2.36亿港元成交的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再次将佛像艺术品市场推向了另一个发展高峰。有专家表示,天价成交的这尊佛像,可视为佛像艺术品第二轮价值成长的结果,表明佛像艺术品市场已达到成熟阶段。在近10年时间里,中国佛教艺术品市场基础逐渐被夯实,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内,佛像过去都被划入文房杂项的板块,只是最近这几年才逐渐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品种,但纯粹收藏佛像的群体仍是小众,并且多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然而,由于近几年来拍卖市场的快速膨胀,也吸引了一些投资人士,私人或私募基金、私人博物馆等方面的买家越来越多。
“在目前明清官瓷器的市场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佛像的市场仍属起步阶段,仍是有良好前景的价值洼地,同时,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化背景中的佛教影响根深蒂固,所以佛像艺术的群众基础与吸引力,将带领更多中国收藏家继续加入和主导国内外的拍卖市场。”有专家指出,佛像艺术品价值的回归代表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缩影,收藏者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收藏目标非常重要,从众购买是很难有所成就。“藏家们应更多地通过佛像去了解佛教理论和思想,而不是只停留在追求经济价值或单纯的顶礼膜拜上。”【原标题:佛像收藏:冷门转身变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