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徐清发时,他正拿着器具准备小唱一曲。徐老称,上了年纪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在中午唱上一曲,图个乐子。徐清发祖辈都在兰营村,世代为农。解放初期,出于对鼓词的喜爱,徐清发选择了民间说唱这一行当。之后的岁月里,他走街串巷、下乡进村说唱南阳鼓词。这样的日子一晃便是60年。
徐清发回忆,他从小就对乐曲有着特殊的偏爱,17岁时,他便跟着村里的鼓词艺人学习鼓词技艺,没多久,他就掌握了鼓词的基本说唱手法。从那以后,徐清发虚心请教,先后来到市文化馆、东关曲剧厅请教鼓词说唱技巧,并师从当时南阳市说唱团有名的鼓词艺人李国全,说唱技术得到很大提升。之后,徐清发在20多岁时便开始只身一人走南闯北,沿途说唱南阳鼓词,南边最远处到过襄樊,北边最远的地方去过太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南阳鼓词发展的高峰,当时他无论走到哪里说唱鼓词,都会吸引大批群众前去听,人山人海的景象徐老至今难以忘怀。谈及南阳鼓词曲目,徐老如数家珍:鼓词演唱曲目分长篇、中篇、短篇、书帽。长篇大书如《大八义》、《小八义》等。短篇(段书)以300句以内为限,大多是长篇大书中的选节,或取材于民间故事和社会生活等,如《十字坡》、《桃园结义》等。现代曲目多为曲艺作者创作或由艺人改编而成。
由于自己名声在外,去年七夕节,在宛城区溧河乡牛郎庄举办的七夕节传统文化表演上,徐清发作为表演嘉宾也被邀请上台,并现场说唱了牛郎织女故事,还接受了CCTV《走遍中国》栏目的访问。可惜的是,徐清发的鼓词技艺至今没有人能完全学会。如今,当地民间鼓词艺人只剩下他一人,“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人愿意学鼓词!”徐老说,10多年来,一直没有人拜师学鼓词,他为这一传统文化即将失传感到遗憾和无奈。
新闻链接:
南阳鼓词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俚俗鼓词,也叫鼓儿词、鼓儿哼、犁铧大鼓,是源于道曲而衍变形成的独角书形式。因其演唱简单,所以易学、易唱、易懂,是南阳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四大曲种之一。其演唱形式是:演唱者面前放一鼓架,架上置一个扁圆小鼓,左手托着两片犁铧钢片,用中指相隔上下,以腕力上下甩动,使犁铧钢片两端相互碰击发出有节奏的“当当”响声;右手握一根小木槌,当唱完一段之后,便敲起面前的皮鼓,作为伴奏,也可使演唱者稍作喘息。鼓点没有固定的鼓经,过门也是根据所说故事情节自定长短,鼓点的迟疾、轻重是烘托气氛的主要手段。本报记者 王 淼 实习生 张雅洁 通讯员 鲁康【原标题:徐清发,说唱南阳鼓词的民间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