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南阳风情 >> 风情与品牌 >> 浏览南阳

南阳:擦亮三国文化名片

2015/6/4 16:19:17 点击数: 【字体:

南阳:擦亮三国文化名片

诸葛亮像

    河南南阳市郊西南方向,平地而起的卧龙岗上,丹墙碧瓦的古建筑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这就是著名的南阳武侯祠。而今,这段历史已经成为南阳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躬耕地”之争,由来已久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关于诸葛躬耕地的争论,持“南阳说”的学者认为,当时的宛城,即今天的南阳市区。而“襄阳说”的学者则认为:诸葛亮说自己“躬耕南阳”中的“南阳”应理解为“南阳郡”,隆中属于南阳郡邓县,隆中为诸葛亮的躬耕地,所以,南阳就是隆中。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走进南阳武侯祠,迎面看到的这副楹联,是诸葛亮躬耕地多年争论的写照。明嘉靖年间,襄阳说和南阳说两派各执己见,官司打到翰林院,甚至惊动了明世宗。至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襄阳人和南阳人“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情急之下写了这副对联。

    当今,《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发行、教材书事件等引发的“躬耕地”争执接连不断。

    “躬耕地”之争,无论是南阳武侯祠还是襄阳古隆中,均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都在充分发挥和弘扬着中华优秀文化。

传承保护,生生不息

    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处处感受到人们对诸葛亮的尊崇敬仰。

    在卧龙岗武侯祠,有关文物保留完好。高9米的“千古人龙”石坊三门四柱,对称的锦纹、图案清晰可见。拾级而上,古树参天草木葱茏,穿过镌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碑坊和仙人桥,迎面就是祠院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殿内诸葛孔明像,纶巾羽扇,神态飘逸,俨然如生,两侧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塑像。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诸葛草庐,亦称“诸葛庵”,砖木结构,八角挑檐,外围有八角回廊,屋顶覆盖茅草,正门上悬挂郭沫若书的“诸葛草庐”匾额。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殁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时称诸葛庵。元延祐四年(1317年),始命名为“武侯祠”。唐代,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

    置身南阳武侯祠,若行走于历史间。现今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草庐、古柏亭、梁父岩、野云庵、宁远楼、伴月台、三顾堂、小虹桥、老龙洞、抱膝石等纪念性建筑,再现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讲述着世代流传的“三国故事”与诸葛孔明的智慧和精神。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资源,发掘弘扬卧龙岗文化,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加强武侯祠古建筑保护、维修,修建中尽可能保留、保存躬耕文化信息,各方文人志士接踵而来谒拜先贤,学习传承诸葛亮文化精神;着手规划打造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编制了《南阳市卧龙区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托卧龙岗、武侯祠及汉画馆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以文化保护、生态修复为核心基础,树立“显岗”“渗绿”“智城”的规划与建设原则,系统恢复卧龙岗生态原貌。目前,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核心区的建设,已被纳入南水北调京宛对口协作项目笼子。

亮丽的文化名片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南阳秉承“复兴中原文化、打造国际化品牌”的这一信念,连续举办了十届诸葛亮文化节。

    在诸葛亮文化节敬拜诸葛亮盛典之上,近百人身着汉服,顶冠行礼,朗读《出师表》,造就了一道别具风采的文化古风。参加过南阳诸葛亮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的人们,无不留下深刻印象。多年来已成为推介和展示厚重文化南阳的重要窗口,参加人数规模连年增加。

    在南阳中小学校内,有关诸葛亮故事的书籍已经成为学生课余读本,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灯上,书写着诸葛亮的生平简介、精神内涵;背街小巷的文化墙上,绘制着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三国故事”;传统道德文化宣传栏里,诸葛亮画像栩栩如生……

    诸葛亮的精神和智慧,以不同形式在南阳广为传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南阳人的思维和行为,诸葛亮文化,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一方土地的文化追求。(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刘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