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这座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但在全国叫响了文化、旅游、生态名片,而今,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也是匠心独具,14个产业集聚区,个个有主导产业,个个有大项目入驻,呈现出勃勃生机,宛若14个新城,镶嵌在豫宛大地。
集聚区——经济增长发动机
集聚区建设,正在成为当地县区经济发展的强力推手,据南阳市发改委主任李鹏介绍,2012年,全市14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3家,比年初新增108家。共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6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6亿元,同比增长2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009年的14.2%增长到2012年的62.5%,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638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57.5%,其中西峡、新能源、高新、新野、淅川、邓州、唐河7个集聚区超过百亿。
集聚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发动机,产城一体化发展突破口,居民就业的好去处。
集聚区——产业竞争“靓”名片
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县(市、区)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立足自身优势,明晰主导产业方向, 产业集群态势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能源装备、纺织、汽车零部件、食品、电子等产业集群。
高新产业集聚区围绕装备制造、光电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防爆电机、石油钻采设备、投影仪等产业集群;新野县产业集聚区围绕纺织主导产业,已形成了“棉花加工-储备交易-纺纱-整浆-织布-服饰加工”产业链;淅川县产业集聚区围绕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以淅减公司为龙头,围绕汽车减振器这一主产品,目前已带动顺隆弹簧、林吉特、丹江橡塑等关联企业27家,为之配套生产减振器橡胶件、储油缸、消声器、弹簧、精密铸件等,产业集群产值占集聚区总量的45%。
这些具有鲜明主导产业的集聚区,不但形成了链式发展,而且,有助于塑造集聚区的“产业名片”,有利于招商引资。下一步,南阳各集聚区将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按照产业链图谱,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尤其是谋划一批与主导产业相符、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入产出比高的项目,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的“两高”项目。
集聚区——“优质服务”好窗口
哪里的政府办事效率最高?哪里的政府服务最便捷?当属蓬勃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激发产业集聚区发展活力,南阳各县(市、区)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目的只有一个——创造最优秀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客商来南阳投资兴业。
唐河县产业集聚区对区内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全权负责、一抓到底”,每个项目由一名县四大班子成员具体负责,成立专门班子,全程服务项目的洽谈、征地、建设等工作 。淅川、南召县产业集聚区实施了“双向零接触”制度,对于入驻项目,项目引进单位对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全程代办项目建设各项审批手续,使企业与职能部门零接触 。新野、方城县产业集聚区实行项目联审联批制,对入驻集聚区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3年是集聚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南阳市制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今年我们全市产业集聚区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900亿元,努力打造1个主营业务收入超350亿元、4个超200亿元、3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南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光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