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过年了,沧州黄骅市吕桥镇高家口村古乐队这几天一直在排练,过年过节是他们演出最多的时候。古乐班第16代传人高玉东老人虽然96岁高龄,却从没有缺席过一场排练。“96岁的老爷子,300多岁的老乐器,演奏的是600年的古乐,这场面别说是沧州,就是河北、全国都不多见吧。”队员们骄傲地对记者说。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今年高家口古乐要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汁原味古乐已传600年
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古乐仍保留着原汁原味。记者在现场聆听了古乐的几段经典曲目,《天下通》、《和乐凤》、《贺灯赞》等,队员们有时打、有时吹、有时拉、有时唱,曲调时急时缓、时高时低,或欢快激越、或婉转苍凉。尤其是现任的第17代传承人高国洪的唢呐独奏,高或云端缠绕,低或黄土盘旋,方圆百里的乡亲们一说起高国洪的唢呐,没有不叫好的。
“这三件乐器都保存了300多年了,这把低音胡也叫龙头琴、这个是铛子,这面十音锣每面锣代表一个音符,96岁的高玉东老人,300多年的古乐器、600年的高家口古乐,这三宝加起来都1000岁了。”黄骅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家口古乐今年3月份将参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审,这么原汁原味的古乐很珍贵。”
“谁愿学古乐来找俺”
高玉东老人其实并不清楚参加非遗评审是怎么回事,他还在为眼前这点事烦心,逢年过节,尤其元宵节,按照传统,古乐队要一路吹歌走街串户送福纳祥,通常要演奏三五天。可是今年古乐队又有两名成员因为外出打工而缺席,如今加上他,古乐队只有18人。“这门技艺都是口口相授,而且任何演出所有队员都不准收钱,所以现在年轻人学得是越来越少。”老人的担忧不无道理,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前所长,河北省音协顾问、省非遗项目评审组专家评委李江也用“濒危”这个词来描述高家口古乐的现状:“高家口古乐历史悠久,传承谱系清楚明晰,资料翔实,尤其是保存下来的曲谱、经文、乐器等都很珍贵。现在的首要任务依然要把抢救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老艺人们的口述资料要尽可能完整地记录、整理下来,这些东西不可多得,也无法复制。”
采访即将结束时,高玉东老人拉着记者的手一再叮嘱:“帮俺在报纸上说说,谁愿意学古乐就来找俺,不管是哪里人俺都教,不能让老祖宗的东西断在俺手里。”(原标题:河北黄骅高家口村六百岁古乐要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