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大咖坐论古村保护与发展:需乡村与村民共荣共生

2015/11/23 11:15:00 点击数: 【字体:

  中新网嘉兴11月21日电(记者 邵燕飞 实习生 伊兰)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是田园生活的最后守望地,也是人们的乡愁栖息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如何保护与活化古村建设?19-21日,首届中国古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关注古村落发展的业界人士与专家学者参加。

  近年来,随着世界性古村问题的日益凸显,全民保护古村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保护发的步伐也不断加速。

  在此次大会专访中,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等表示,古村保护与发展应多元化,必须围绕乡村与村民。

  为什么要保护古村?在吴必虎看来,因为古村有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他认为,乡村是城市人吃的药,必须把这个文化基因给保留下来。中国所有的文化景观,文化内涵都是从乡村而来。

  吴必虎强调,保护古村有很多活化的方法,有乡创,有手工艺,也有现代农业。他认为乡镇旅游是其中的一种活化方法,这个方法对产业链的带动非常的大。“我们应该把乡村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要素,为已经城市化的人重新返回乡村的新乡村运动,提供这样的一个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40余万处不可移动的文物中,半数以上分布在村、镇当中。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大量消失。与传统村落一同消失的,还有独特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乡村遗产价值是非常高的,从世界文明史角度看,中国乡村遗产是东方农业文明最好的见证,没有它,世界文明就少了一大块,中华文明也失去了文化认同的一部分。”罗德胤说,现在面临尴尬的情况,大部分乡村遗产面临空心化、衰败化,甚至还面临一个建设性的伤害。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成为中国传统村落的诗意期盼与表达。

  “大趋势很糟糕。”罗德胤皱了皱眉。他认为,保护乡村遗产最根本方法是进行遗产观念普及,其次是找资金(修缮)。“为什么地方政府、百姓想要把老房子拆掉建新楼,而欧洲百姓却认为老房很好,是宝贝,想办法留住,如果中国百姓也有这种观念就很好,大面积的乡村遗产保护才有可能。”

  而在陈向宏的眼里,乡愁已经不是记忆,乡愁是一个宜居宜生产的真实写照,不能光留在记忆。

  他认为,保护中国的农村或者是发展中国的村落首先要调整生产方式然后才能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新农村的新不是新,是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和变化结合,走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符合民生。

  陈向宏表示,古村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必须围绕乡村与村民,不是投资者,也不是外来的寻找理想生活的拓荒者,而是这里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村民。

  据悉,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盘古智库、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乡村文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新社浙江分社、北京绿十字、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等单位共同协办。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0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