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年以来,江东门纪念馆已明确将作为国家公祭日的公祭场,南京大屠杀史料也正式启动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记忆遗产,为了让纪念馆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功能定位能够与国际级公祭场所这样一个城市重要特色历史遗址相“融洽”,南京市针对这片地区进行了慎重严肃的重新改造规划,并特别邀请了主持江东门纪念馆新馆和馆内胜利广场三期设计的何镜堂院士再次操刀。
据南京市规划局河西分局副局长罗海明介绍,此次规划设计的范围达330.44公顷,将以江东门纪念馆的纪念功能为核心,构建一处集中纪念、展览、教育、文化、商务商业、服务配套和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域。
“从世界层面来说,这里的目标是建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从国家的层面来说,这里将成为国家级公祭场所,要符合这一定位的气氛;从南京市的层面来说,也将成为城市文化振兴的高地。”罗海明介绍了整体规划的目标。
根据何镜堂院士的规划方案显示:整个设计以纪念馆和公祭纪念广场的胜利广场为中心,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协调区三个圈层,每个圈层之间以绿色植物间隔。
其中:核心区是纪念馆和公祭广场以及周边近距离区域建筑,整个区域的高度以纪念馆为制高点,即不得超过18米,并严格控制建筑量;缓冲区将以绿地为主,安排一些展馆、纪念馆和城市花园,以市民休闲绿地为主,同时作为核心区和城市区域的间隔缓冲,高度略高于核心区建筑高度;协调区则将加入一些商业和文化场所,高度逐级退台,出现一些较高的建筑群。
“站在核心区的纪念广场上,可以看到每一个圈层都是统一的界面和建筑高度,三个圈层呈现梯形上升的视觉效果,能够看到边缘整齐的城市天际线。”何镜堂院士在采访中描述了规划设想。
根据规划,整个片区建筑的外观和色调将尽可能与江东门纪念馆进行配合,“片区内的建筑风格要和纪念馆庄重、严肃的气氛相符合。”何镜堂院士重申。
作为2005年江东门纪念馆新馆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何镜堂在接受采访的最后感慨,他和纪念馆的缘分已经超过十年,“这是我们建筑团队的一个荣幸,也是一份重任。”
据了解,这次的规划方案将会是对整个南京江东门片区的整体规划,规划并无年限,会是一个庞大而长远的片区重整。
不过,据南京市规划局河西分局负责具体设计规划方案的林工介绍,该方案对片区内的居民不会有大规模的动迁,只有一两处宿舍需要迁走;在纪念馆正后方的云锦博物馆会置换到距离很近的新馆;同时在纪念馆周边的一两处高楼内将进行功能置换,置换后的大楼内将主要以旅游集散地、文化商业为主要经营方向,在外立面上也将进行改造,力求和纪念馆的整体氛围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