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琤
曾经,这里是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街巷;那被风剥蚀了的碎瓦青砖,藏留着浙江诸暨人少年时的打闹和嬉戏。如今,它已华丽变身,成为一座城市的缩影和符号,这条承载了诸暨历史与文化、生活与梦想的“长弄堂商业步行街”在原址上复兴,背靠陶朱山,沿人民中路,长约1千米,北接大桥路,南至红旗路,总建筑面积5.6万余平方米。由6个区块内部形成多条巷弄,构成完整的一纵多横的商业网络体系。
“古韵巷弄”中的江南风情
长弄堂,春秋战国时即已形成,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诸暨,向来有“甩掉讨饭棒,不可忘记长弄堂”的俗语。长弄堂是一条老街,紧挨山下铁路线,自诸暨火车站广场西施大街11号起,往北到177弄向东折,与人民路连接,在明清时很繁华。旧时街上官宅台门较多,市井生活丰富,街道空间变化有序,为市区仅存的一段历史街区。
老街的街巷体系由南北走向的主街加上与其垂直的巷道组成,再加上与主街平行的几条弄堂,共同打造出脉络清晰的道路网,沿主街每不到百步总有一处尺度宜人的开放空间,在这里街坊邻居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生动的家常喜剧。
2008年以来,在诸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市政府与绿城集团在原址近6年的联合打造,长弄堂项目从立项、设计、开工到建设营造,经历了坚持、保留、传承、创新和精致营造的过程。
在11月初举办的“长弄堂商业街示范区”开放庆典暨“中国城市商业文化示范项目”授牌仪式上,绿城集团诸暨市越都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俊华介绍了长弄堂项目的改建情况,“现在的长弄堂步行街,延续了古街的空间格局,基于诸暨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典型的江南传统商业街为原型。长弄堂不仅继承新中式的内外品格,更在于其突破功能限制,将主题商街与新中式风格进行有机结合,提供悠闲、有格调的新都市消费体验。”
目前,长弄堂商业街是诸暨市唯一一条集聚“历史人文底蕴”的特色街区。以“古韵巷弄”为线索,在还原诸暨古越都老弄堂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娱乐休闲、特色商品、中西餐饮、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贯穿项目的两大街区定位各不相同,在业态业种的设置上科学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繁荣,长弄堂以咖啡、酒吧、中西餐饮和特色商品零售为主,光明巷以茶吧、书吧、甜品、情景式餐饮、中式观景、民俗再现为主,体现了时间序列的层次性。
其中特色餐饮街不仅首创了环廊式双向导人流的双首层设计,还建造了庭院式餐厅和下沉式厨房,将人流、车流、物流分离的设计在国内也较为领先。目前众多特色商家正陆续入驻诸暨长弄堂。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绿城集团商业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倩介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空间、时间上进行层次分明的定位细分,并针对不同客群的消费需求和地方消费倾向进行综合业态配置。”
当初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对长弄堂的改造以商业步行街为主体定位。虽然最终表现为“弄堂”的形式,但是长弄堂商业步行街与原有的长弄堂住宅区在单体建筑布局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商业步行街首先应满足商业的使用要求,同时具有现代性,能够适应现代商业和人们生活购物的要求,突破目前流行的“假古董”式的传统旧城商业街改造模式,使这一街区具有现代气息的同时又能让人感知传统文化的意蕴。设计构思创造全新的改造模式,这并不是目前国内常有的以“复古”为主要方式的旧城改造模式,新的商业街应当具有当今的特征,因为材料、建造技术都与古代不同。“新长弄堂商业街从原有的住宅中提取要素,从形式上模拟江浙商业空间,在设计手法上保留长弄堂历史街区街、巷、院落的空间形态,以现代手法还原中国传统建筑意象,让游客在购物过程中体会到现代与传统结合的、似曾相识的空间特征,给人全新的感受。”王倩说。
“2008年,我曾到过长弄堂,那时我很担心这条老街的未来,是否会像众多城市开发建设的结果一样,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城市记忆被推土机抹平。我希望每座城市都留下古街,让每一条古街都能留住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打造一条老弄堂,不是诸暨文化传承的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如何让老弄堂成为城市的客厅,光有空间和外形还不够,还要有人气,让这里热闹起来,这需要时间来培育,更需要经营者下功夫,把诸暨的文化传统注入长弄堂的生命中,让中外游客能从这里体会到城市独具的历史肌理和文化气息。
古街应以文化脉络为起点
“一条商业街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凄凉与繁华,还不断演绎着新的市井乡情。目前,国内能保留下老街的城市不多,而正是老街的存在和发掘,让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杭州的清河坊、苏州的观前街、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等,这些改造维护后的老街现在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董利说。
文化内涵不仅是一条商业街的重要支撑,也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支撑,城市的建设与规划,应以文化脉络为起点,先给人以历史文化的认知,最后才是商品。
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将整体布局与商业运作充分结合?鲁俊华表示:“我们从许多江南传统的商业区,如西塘和乌镇等地方找到了经验。这些传统江南小镇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每家店铺都不是很大,但非常连续,一家紧挨着一家,在柱廊的连接下形成延续的商业街。这样不难发现,形式本身并不重要,它只是商业的一个用法,在功能价值实现的同时形式本身就自然流露了。因此,我们把长弄堂和商业结合起来,一、二层都是长弄堂的形式,互相穿插,最终做成一个复合式的商业区,并在二楼预留出广告展示的墙面。整个设计通过一种通透亮丽的对比形成商业街的特色。同时,结合江南的生活习惯,注重沿街的造型,比如说三角形的屋顶等,这种改造是让穿梭其中的人不仅有视觉上的回归,而更重要的是从空间上体味到江南的感觉。”
鲁俊华认为,项目开发者必须认识到街道的功能属性与精神属性。从文化的角度理解一条街道为人们带来的生活态度、个性色彩、生活方式等。在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具有历史沿革和传统的街道是一个逐渐衰落的过程,近10年来,人们才开始对街道文化进行理解和思考,并有新的街道建立。如果能把街道的这些属性展示出来,就超越了一般功能性的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