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径舟 边思玮
非遗也玩儿快闪?8月30日傍晚,在北京华贸城新光天地,随着锣鼓声和歌声突然降至,一群身着土家族服饰的青年男女上演了一场原生态舞蹈摆手舞快闪秀。
非遗能成为中小学课间操?在湖北省来凤县的百福司镇民族中学、来凤县实验小学,土家族摆手舞不仅是课堂中的内容,还是课间操练的舞蹈。
非遗能成为广场舞的主角?在来凤县,每当夜幕降临,当地百姓纷纷来到广场上,伴随着音乐声翩跹起舞,摆手舞成为这里的主角。
来凤县文体局局长岳琼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摆手舞在当地的流传颇为自豪。虽说摆手舞表现的是土家族的宗教祭祀内容,与当下的文娱生活不尽相同,但由于其简单易学且颇具美感,摆手舞在来凤县极为流行。
岳琼介绍,自摆手舞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来,在来凤县文体局的组织下,有近千名群众接受了传承人的专业指导,全县摆手舞表演团队也增加至50余支。10月20日至25日,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暨第二届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在来凤县举行。在开幕式上,1300名群众演员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摆手舞视听盛宴。
“除了在本地演出外,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海世博会、‘荆楚文化走澳新’等活动中都有他们的舞步,向国内外观众展示着土家族舞蹈的魅力。”岳琼说。
回忆以往镇里举办文化节的情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文化站站长刘光菊心绪难平。“文化节一直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演员报节目特别踊跃,根本不需要动员。表演当天,演员自带器具前往表演现场,在广场中心为村民演出。”刘光菊说,“以前交通不便,离家远的村民有的借宿在镇里的亲戚家,有的索性在广场上通宵看电影,困了就以大地为枕。”
资丘镇文化节始于1976年,至今已举办38届,是当地百姓每年一次的文化盛事。在资丘镇文化站保留的资料里,依然能看到第一届文化节时,群众肩扛红旗、手举伟人画像赶往演出现场的情景。
在资丘镇文化节上,国家级非遗项目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南曲等都是重头戏。除常规演出外,文化节所设的撒叶儿嗬大赛,长阳南曲、土家民歌艺人师徒大赛也颇具人气。
土家族撒叶儿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言科是文化节里的明星人物。他于2009年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表演团体——长阳资丘民间文化艺术团。艺术团涵盖撒叶儿嗬、花鼓子、长阳南曲等非遗表演。
如今,长阳资丘民间文化艺术团已有30多名团员,平均每年参与公益性演出40场、商业性演出近40场。他们的足迹遍布乡间,为当地传统活动注入非遗元素。
2010年6月,洪登亮任职黄石市阳新县文化局局长。一次在桥下观看黄梅戏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要让真正属于阳新的戏曲——国家级非遗项目阳新采茶戏回归老百姓的生活。
“那天,很多观众围在一个桥底下观看黄梅戏,周围条件很差,天气也很热,但大家还是光着膀子兴致勃勃地看。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看采茶戏?一位观众说,我想看,但是没人演,看不到。当时我心里就想,一定要把采茶戏复兴。”洪登亮回忆道。
第二天,洪登亮就给剧团负责人布置任务,让他们每周演一场采茶戏,每场演出5小时。洪登亮说:“当时很多人认为办不下去,我下了死命令,办不了,你就走人。虽然也有不少困难,但是等到2012年‘富川大舞台’建设起来后,采茶戏越来越火。”
在阳新县富川社区文化中心,记者欣赏了一场由当地民间演员王春景、王春香表演的实验采茶戏《访友》。两位演员的一招一式配以锣鼓伴奏,极具美感。
阳新采茶戏的复兴,很大程度得益于阳新群众文化品牌“富川大舞台”的带动。“富川大舞台”在每周二、周四都设有采茶戏票友会和采茶戏苑,不仅邀请民间剧团演出,还有专业院团免费送戏,也由此孕育出了王春景、王春香所在的阳新采茶戏剧团。由县采茶戏传承中心、文化馆、民间剧团和社会团体等合力传承发展的阳新采茶戏,如今拥有从老到幼、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