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中的运河。
常州城依河而筑、因水而兴,运河水穿城而过、绕城而行,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常州古运河形成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耕读之家、枕河人家的城市独有特性和文化特色。在日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是中国大运河其中一段,也由此成为常州第一个世界级遗产。
常州千年运河
“家底”丰厚
大运河申遗项目始于2006年12月。据2013年1月我国政府正式向联合国递交的申遗文本显示,常州市申遗运河段明确为“西起连江桥、东至东方大桥的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运河岸线向南北两侧各外扩5米为遗产区范围,遗产区整体外扩30米为缓冲区范围”。
古运河北岸滨水地区
将率先建立慢行系统
常州大运河的起源是同春秋时期吴王争霸的帝业联系在一起的。公元前495年,刚继位的吴王夫差,就开始开挖自望亭抵常州奔牛的运河。之后,各朝各代对运河的疏浚、整理、维护从没停止过。唐代曾几番疏浚常州孟渎、城河以利漕运,白居易泛舟南运河,感叹“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洲”。宋朝中央财赋更多依赖江南,到清代乾隆后期,江南运河更是显出异常的繁荣。常州从怀德桥到水门桥的古运河两岸,商贾云集,南运桥、青山桥一带成为江南豆类、粮食、竹木、土布的主要集散地。
如今,唐贞观年间就建在运河边上的天宁寺,经过上千年战火的毁建考验,终成“江南第一丛林”。而古运河从关河口过西直街至怀德桥一段,沿岸较完整地保存了老房子老建筑原貌,粉墙黛瓦,石埠码头。怀德桥往东便是久负盛名的篦箕巷。巷内有大码头、毗陵驿碑、梳篦楼、“篦梁灯火”大牌坊、近水阁、穿月楼、文亨桥等古迹。“篦梁灯火”是常州古时西郊八景之一,当年晶莹闪闪的灯影倒映在运河水里,与岸边船上的灯火相映交辉,宛如金色游龙,现在,还能模模糊糊看见双檐牌楼上“篦梁灯火”四个大字。过篦箕巷运河分叉为南内外河。内河依傍西瀛里古文化区,傍青果巷而东,至延陵路汇城北内河,至东坡公园与外河相汇。
常州市大运河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该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对于大运河的申遗成功,难掩激动心情:“常州终于有了第一个世界遗产,这也将成为常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点睛之笔。”
常州目前已经出台《常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公布实施《大运河(常州段)遗产保护规划》,确定163处大运河水利工程遗产、大运河聚落遗产、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5类保护重点。根据规划,将对大运河的空间结构、历史记忆点、桥梁定位、空间景观、旅游设施、综合交通、慢行通道、河岸景观(含驳岸)市政管线等进行详细设计,塑造文化底蕴深厚、功能特色多元、环境景观宜人、水清岸靓亲水的常州古运河,同时也将针对古运河沿线地区视线可及范围及重要节点地区进行综合整治。
对于常州大运河下一步的开发与保护,周晓东提出,将按照和大运河有关的各种规划进行保护,首先是还河与民,将先建立起古运河北岸滨水地区慢行系统,这个慢行系统西起怀德桥、东至朝阳桥,总长约4.5公里,市民沿着常州古运河的两岸行走,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历史发展的痕迹。同时充分挖掘古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资源,通过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以及历史记忆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体现常州古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将全面收集常州明清以来的水文及历史资料,建立大运河档案中心,最终让常州市民一起来享受大运河丰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