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外省 >> 浏览文章

六旬皮匠忧制鼓术失传:手工鼓框光滑似机器加工

2014/4/29 10:08:44 点击数: 【字体:

  “咚咚咚,咚咚咚。小小鼓皮薄又薄,鼓皮不能当铜锣……”昨日,在黄陂区蔡店街小山村蔡皮湾,乡亲们又听到了熟悉的鼓声。67岁的蔡忠厚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在家里自娱自乐唱起了湖北大鼓。“老蔡家做的鼓,又响又脆!”一位登门请蔡忠厚做鼓的民间艺人跷起大拇指告诉记者。

  脸庞黝黑的蔡忠厚是靠种田为生的农民,他有一手独门绝技:手工做鼓。“解放前我们湾叫蔡皮子湾,有很多皮匠。如今皮匠的手艺基本失传,全村只有我还会做鼓。”蔡忠厚有些得意。从小在爷爷那里学到了做鼓的皮匠手艺,并没有成为蔡忠厚谋生的手段,由于机械化的普及,用传统手工做皮鞋、皮包和大鼓的皮匠已无用武之地。有人上门订做书鼓时,蔡忠厚才放下锄头,按客户的要求精心做鼓。

  记者在蔡家看到,10余个鼓框十分光滑,如同机器加工出来的。蔡忠厚介绍,他做的书鼓跟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鼓最大的不同,是他的鼓框选用纹路细密、材质坚硬的木梓树(乌桕)树干挖空而成,是一个整体;而工厂所做的鼓框是用多块木料拼接而成。两种不同的鼓框做出的鼓,声音相差十万八千里。

  老蔡另一个制鼓的绝技是鼓皮的加工和蒙皮。他做鼓要选上好的黄牛皮,甚至连部位都有讲究。先将约20张扑克牌厚的牛皮,一层一层地用铲刀削薄,加工成不到一张扑克牌厚的鼓皮。然后通过烤、绷、润、钉等10多道工序,制成一面声音响脆的鼓。整个程序要20多天才能完成,而老蔡的手上也留满被刀划破的伤痕。

  “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湖北大鼓用的鼓叫书鼓,玩灯敲的大鼓叫堂鼓,还有腰鼓、板鼓等等。”提起做鼓,蔡忠厚滔滔不绝。年轻的时候,喜欢唱湖北大鼓的他被推荐参加当时黄陂县说唱团,后来因出身问题被刷了下来,当了农民。但他一直痴迷湖北大鼓,继承祖传技艺,为周边村民和民间艺人制作书鼓、堂鼓。30多年来,蔡忠厚制作了500多个鼓,修复了100多个。

  湖北大鼓名家张明智的关门弟子吴健开始学艺时,找不到合适的书鼓,后来听说蔡忠厚会做鼓,慕名登门。老蔡为吴健精心制作了几个书鼓,成为吴健的独门“利器”,被吴健称为“鼓中精品”。

  如今,老蔡做鼓的数量越来越少。“现在适合做书鼓的木材越来越少了。”蔡忠厚告诉记者,6年前他曾找到两棵大木梓树,做了几十个鼓框,而近几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原料。

  做鼓是个力气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蔡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两个儿子现在都在外打工,不愿学这门费时费力的手艺。“以后可能再也没人会像我这样做鼓了。”蔡忠厚有些忧郁地向记者表示。(记者彭仲 通讯员董子寅 黄志伟 魏和平 胡雷)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长江日报(2014-04-29)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