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鼎——烹饪炊器、祭祀礼器、国之重器 140余件(套)文物将汇聚中原述说“中华鼎文化”(2)

2013/9/18 11:59:54 点击数: 【字体:

    时间:9月14日上午9点 地点:湖南省博物馆

    所借文物:大禾人面纹方鼎(商)、牛角形耳云纹鼎(春秋)、 长沙元年铜鼎(西汉)

    在湖南省博物馆,记者见到了河南博物院文物鉴定办公室副主任陈娟。在此之前,陈娟已走过了济南、南京、合肥、南昌4个城市,将山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的应借文物悉数装车。“我们这一路9月6日就从郑州出发了,9月17日回郑州。”陈娟说。

    和陈娟进行文物交接的是湖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国红,因湖南省博物馆正处于装修升级阶段,文物交接就在业务处保管组的库房内进行,三件鼎就在一张稍显简陋的桌子上进行交接。

    一边交接,国红一边给记者普及这三件文物的背景:“大禾人面纹方鼎是商代的,那时候的鼎一般都是圆形鼎,方形鼎很少,尤其是四面用人面做装饰的仅此一件。它的纹饰有云纹、饕餮纹和兽面纹,关键是鼎里面有铭文‘大禾’两字,寓意是祭祀天地,来年有个好收成。它是1958年在一个废品仓库里找到的,当时碎成了十几片,后来被文物专家修复得几近完整。”国红指着一处说:“这个鼎是国家一级文物,本来有四只脚,当时修复时有一只脚没有找到,就给它装了一个复制的。过了几年,在别的地方发现了这只脚,再装上去,就看着有点歪。它可是我们的镇馆之宝。现在博物馆正好改扩建,就临时安置到库房,你们非常幸运啊,平时它很难借走的。”

    牛角形耳云纹鼎有一个盖子,记者四处踅摸手套,想打开盖子看个究竟,但国红和陈娟的对话及时制止了记者的这个念头。

    陈娟:这上面有个盖子,能去掉吗?

    国红:盖已锈到上面了,拿不下来了。你们运输、布展时也要注意,一定不要动盖子……

    国红介绍:“国家一级文物牛角形耳云纹鼎是春秋时期的,它的造型独特,纹饰主要是云雷纹,特点是牛角形,类似的造型在我们馆就一件,比较新颖。”陈娟也说:“这个鼎非常有地域特色,咱河南没有类似的。这次借文物就是想找到一些跟中原文化不同的。”

    长沙元年铜鼎是西汉时期的铸鼎,它最大的特点是腹部有一排铭文,开头几个字是长沙元年……这代表铸鼎的年号。“这些文字就比较接近于现代的汉字了。”国红说。

    交接时给每件文物拍照,核对破损处是必需的工作,每处缺失都要登记在册,每件文物装箱后都要分别贴上封条,集中装进大箱子后再贴封条,运输也要由专业的货运公司来负责。

    将文物装车完毕,陈娟调侃道:“又要赶路了,这一趟下来要跑3400公里,我就总结成日行千里,风餐露宿,醒来不知身在何处,着实是一趟文化苦旅。”
 

鼎——烹饪炊器、祭祀礼器、国之重器  140余件(套)文物将汇聚中原述说“中华鼎文化”

每件文物都要全方位拍照留存档案

 

    【文物交接流程】    ●取文物

    ●拍照

    ●双方工作人员都在场的情况下检查瑕疵

    ●双方认可后将瑕疵处写进点交单

    ●重新将文物装箱 按照规范打包装车

    【关于展览】

    展期:2013年9月27日~2014年1月5日

    发起单位:河南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主办单位:河南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20多家文博单位。

    时间:9月16日上午9点半 地点:湖北省博物馆

    所借文物:北子铜鼎(西周)、兽面纹鼎(商)、牛鑐鼎 (战国)和陶盖鼎(屈家岭文化)

    记者第二天乘坐高铁从长沙赶到武汉,河南博物院文物鉴定办公室副主任陈娟一行则驱车跟随货运车辆抵达武汉,至于行车路线,那是要保密的。要从湖北省博物馆借出的文物有四件,分别是:北子铜鼎(西周)、兽面纹鼎(商)、牛鑐鼎 (战国)和陶盖鼎(屈家岭文化)。

    周一闭馆虽然是国内多数文博单位的循例,但要借出四件重量级文物,湖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是慎之又慎。“出借文物需要社教部、陈列部、保管部、保卫部和后勤部五个部门的配合,缺一不可。”该馆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借展文物点交清单,来到湖北省博物馆的库房,北子铜鼎、兽面纹鼎和陶盖鼎这三件已备好,拍照、对照点交单上的破损之处、装箱、装车……

    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王纪潮介绍,这四个鼎代表了中国四个不同的阶段,共同反映了中国早期文化发展、融合和演变的过程。王纪潮解释:“要研究鼎,我们要从烹制的食物类型来确定主人的身份,老百姓煮高粱、玉米、野菜,贵族就可以吃肉,成为区别贵族和平民的标志。新石器时代有很多鼎,是否装肉,我们没办法确定,但进入青铜器时代之后,鼎一定是和肉食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鼎反映了中国社会制度的变化。了解这个东西可以对咱们中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根有一个比较形象而透彻的认识。”

    既然三件文物都已装好,那只牛鑐鼎呢?它从来没有外借过,由于体积大,运输一次需要6位工人操作,因此这只鼎一直陈列在展厅里,只能到当天下午才能搬出。恰逢周一闭馆,通过协调,记者得以进入空无一人的楚文化馆拍照留存。穿过戈矛林立、铜剑陈列的长廊,牛鑐鼎和其他鼎一起就摆放在展厅后部,它高约80厘米、口径约65厘米。据介绍,牛鑐鼎重33.4公斤,1986年在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发掘时内存牛骨,底留烟炱,似为烹煮牛牲之鼎,故名“牛鑐鼎”。

    烹饪器皿也好,祭祀礼器也罢,牛鑐鼎现在和展馆中其他出土文物齐聚一堂,诉说着荆楚文明。作为“鼎”,它也即将踏上中原之旅,和全国140件(套)文物共同展示“中华鼎文化”……

    【揭秘】

    文物是如何运输的?

    承接这次展览文物运输的是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文物运输的安全性高于寻常货物,所以在运输时间和路线上都要保密。

    陈娟介绍:“我们开一辆车和货车同行,会尽量减少在高速服务区的休息次数,到了万不得已要休息时,货车先停好,我们的车辆再顶着货车后门停下,这样会安全很多。车上一定要留人。”

    点交文物,不但对接双方要拍照存档案,运输人员也会拍一份照片,以防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差池。不同的文物用不同的包装方法,将几件文物打包后用多大的货柜箱装好,小箱子之间用多厚的泡沫缓冲材料隔开都有讲究。在湖北省博物馆装箱时,运输人员将几个箱子打包装车,看到记者在拍照,赶紧小声说:“兄弟,这几个是空箱子,没看底儿没放平,都是歪着的?要是里面有文物哪敢这么放。删了吧,可别让读者误解。”

    文物的价值在哪里?

    三天两地,记者接触的七件文物,虽然朴实无华,但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专家如何看待这些文物?陈娟笑着说:“我们看它们都习惯了。”在他们眼里,每件文物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文物有三大价值,分别是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河南博物院的铜片为例,它被鉴定是夏代的,这就说明夏代已经出现青铜器了,这就是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把它们扔到路边,别人看来其实啥也不是。”

    陈娟以大禾人面纹方鼎为例,解释其称得上“国宝”的理由。她说:“中国早期社会讲究抽象的东西,越发展就越写实,而这个人面鼎是融写实和抽象为一体,它的脸部庄严肃穆,感觉很真实,但耳朵只画一点点,又具有抽象感,再加上几层不同的纹饰,它的艺术性也很强。一般青铜器上有铭文的话,等级就会高,因为铭文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文物定级一般就是根据这三大价值判断。”

    鼎盛中华,百姓也能看懂

    除了这七件鼎,卧虎兽面纹方鼎、大克鼎、小克鼎、秦公鼎等青铜重器将汇聚中原,和河南博物院的王子午鼎、乳钉纹红陶鼎、夔纹扁足方鼎等共同呈现于“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上。回顾鼎的演进,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说:“从最初的炊器发展到夏商时期的国家权力象征,再到西周的礼制,鼎逐渐演变成一个文化符号,也是礼与德相结合的概念。这次展览之所以选择郑州、选择河南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群雄逐鹿之地,也是诸多王朝都城所在地。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原在中国的中心位置,因此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如何通俗易懂地让参观者理解“鼎文化”是重点,田凯表示会“用看得懂的语言”来推出展览,“除了在学校和全国其他地方举行图片展、招募志愿者及专家讲座外,我们还结合鼎文化举行创意设计大赛,征集与鼎相关的文化产品,以文化创意鼓励公众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物”。(原标题:鼎——烹饪炊器、祭祀礼器、国之重器  140余件(套)文物将汇聚中原述说“中华鼎文化”)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09-18)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