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石刻上的汉代“春秋”
2012/12/6 17:06:3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新华网河南频道12月6日电 (记者吕梦琦 赵阳)“汉画像石上绘制的图画、典故是古代巧匠对社会现状、人文理想与艺术创作冲动的绝妙融合,是中国汉代历史的活教材。”山西省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讲解员张艳霞带着游客漫步展馆时,经常这样向客人介绍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盛行于中国汉代,距今2000余年,是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刻之间的石刻艺术品,题材穿梭于现实与浪漫之间。
汉画像石常见于汉代祠堂、墓室的石质材料之上,它既是墓室装饰品,也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石质建筑材料。其题材广博,车马出行、对搏比武、宾主叙谈、战猎农耕、丹鹤、飞龙等画面跃于石上。这既是墓室主人生前官宅府邸的缩影,也展现出2000年前汉代的社会风情,有“片石千秋”的美誉。
豪华坚固的画像石墓,自然是汉代达官显贵的专享。东汉政权以豪强地主为基干,修建豪华的“阴宅”,符合当时“事死如生,礼也”的厚葬思想,也体现了墓主人炫耀富有、区分贵贱的用意。
汉画像石的遗存在中国的分布地域很广,已经发现的汉画像石多达1万块。其分布区域主要有4个中心:一是河南南阳、鄂北区,二是山东、苏北、皖北区,三是四川地区,四是陕北、晋西北区。
然而,千百年来的盗墓之风使汉画像石遭到了严重破坏,汉画像石出土后被抛撒于荒郊野外,经受着风雨的剥蚀。这些情况在上世纪70年代时引起了中国官方和民间人士的关注,汉画像石保护工作陆续铺开。
地处晋西北的山西省吕梁市曾出土大量汉画像石。目前,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都存有此处出土的汉画像石。吕梁汉画像石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和鉴定同期文物的参考标准器物,弥补了中国汉画像石艺术晚期阶段史料不足的缺憾。
吕梁市于1998年开工建设“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历时4年完工,占地3公顷,建筑主体高14.76米,总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共展出100余块画像石。
此外,江苏省“徐州汉画像石馆”、陕西省“榆林汉画像石博物”、河南省“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石刻艺术”展厅相继建成。许多民间人士在汉画像石的发现、保护、传承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标题:汉画像石:石刻上的汉代“春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