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全国唯一的五世名厨:七十岁陈景和仍立灶头

2012/10/18 10:38:18 点击数: 【字体:


全国唯一的五世名厨:七十岁陈景和仍立灶头

陈景和(左三站立者)在给弟子传道授业 翻拍资料图片
       
    陈景和1925年9月生,逝于2000年9月,小学文化,13岁随父学厨,1984年成为国家特一级烹调师,1987年当选为中国烹饪协会理事,1989年成为全国商业特级劳模,当时河南有三个,饮食系统只有一个。

    “现在大师帽子满天飞,其实我心目中,像陈景和那样的才是大师、宗师。”开封市饮食博物馆馆长孙润田道。

    称某大厨为某师,是业内惯例。在开封,提起“陈师”,却专指陈景和。

    陈景和是个心宽体胖充满喜感的大厨模样,吃苦受累一辈子,数十年灶头生活,酷热熏呛,他养成了含着眼泪干活的习惯。站立时间太长,他双腿严重静脉曲张,肿得吓人。

    即便如此,他年过七十仍勇立灶头,人不离灶,手不离勺,真正拿菜当命。站在灶头,他仍是大马金刀,动作流利合拍,不粘不滞,不疾不徐,把做菜变成了一门艺术。

    1985年,央视来开封拍摄纪录片《华夏菜系》,特意拍摄了他的“大翻锅”。

    从纪录片中我看到,陈景和手握六公斤重生铁锅,锅里有四条鲤鱼,加上半锅两公斤重的汤汁,一共有十余公斤。陈景和用勺轻轻一点,锅猛地一掂,鱼腾空而起转身180度,又轻轻入锅,汤汁一点不溅,鱼不碎不烂,鱼尾巴也不窝着,翻过去入锅不散不乱。这一招让人叹服,有火候有臂力有技巧。

    陈景和17岁独立上灶,身怀绝艺。因开小饭馆,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打成“资本家”,20多岁的他,一时间走投无路。原开封市饮食服务公司书记宋启文了解其家世背景,把他调入开封名店“又一新”执掌勺头。

    一进“又一新”,陈景和就碰到了新问题

    “那时大饭庄都改了食堂,经营大众饭菜。豫菜中很多名品、精品停止供应。山珍海味原料积压库房,高档菜老厨师不再做,小厨师连见都没机会见,好些绝技绝活眼看要失传。怎么办?没人来吃,我们决定恢复传统服务项目‘落作’,送菜上门。豫菜大师苏永秀主理案头,陈景和主理灶头,陈进长等20余个年轻人,组成小组,背着原料到各单位,为大家制作名品精品。陈苏珠联璧合,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豫菜传承做出重要贡献。”宋启文道。

    流动“落作”,考验厨师火功。中间最大难题是火不旺。陈景和能使塌火起旺,无焰火起死回生。“去河大‘落作’,教授们都是吃家,10点到,12点见饭,两小时,他能供应500个人单吃单炒。”宋启文道。

    在农村“落作”,用砖头干碴(垒)个灶,陈景和都能掌握住火候。

    流动“落作”历时两年,陈景和到过200多个单位,白扒鱼翅、炸广肚、爆双脆等陈家菜广受好评。20余岁的陈景和,初步展露了才华,打响了名声。

    用火极精 大锅小锅都“中”

    和前两代相比,陈景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碰到的也都是全新的问题。

     陈家前两代是衙厨,为极少数人服务,菜品不怕费时费工费料,精研个人技艺即可。

    陈景和要“与时俱进”,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他技艺要精湛,还要粗菜细做,更需要极高效率,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工作条件和工作要求。

    现在的厨师,用天然气,完全可掌控火候大小时间,文火武火大火小火,要什么有什么。过去的厨师,全靠一根通条和厨师经验与技艺。

    陈景和用火,是煤火,灶台砌入地下,通条重12.5公斤一人高,要双手举过头顶调火,他调的火,无风火苗三尺高,夜间听到响声“腾腾叫”。

    他开始用七公斤大号炒锅,半小时单炒58个菜,作料缸十余个,逐一点挖,动作利落大方。58个菜啥菜都有,他出菜不尝而口味适中,服务员流水般进来端菜。

    1978年宋都宾馆开业时,赶上开封“两会”召开,要服务1200人。陈景和一个人看三个火,头火炒菜,二火烧煨,三火制汤,人火衔接严丝合缝,服务员上菜跑之不及。有领导到灶间,说:“我两眼都忙不过来了。”

    陈景和还要炒特大的大锅菜。锅为锅炉封头特制而成,直径2.5米左右,蹲里头四个人不露头。陈景和一锅要出一千多人的菜。他立于锅前,大马金刀,气势如虹。

    大锅菜炒得好,小锅菜功夫他也没丢下

    他做的陈家菜“煨三丝”,调料入味,盛到碗里,吃完汁随菜走,碗里不剩汁。开封当时的市委常委、财贸部长续凯道:“吃这个菜是享受。”

    陈景和的糖醋熘鱼,不是焦熘是软熘,他做的汁是活汁,也就是盛到盘里端到桌上,菜汁还起眼炸泡叫活汁,这是烘汁收汁功夫到家。他的熘鱼,鱼嫩如豆脑,味香透鱼骨。啥诀窍呢?

    “还是火功。他头火炸鱼,二火烧汁,炸鱼后不停,鱼体内水分不散失,马上去熘汁。”宋启文道。

    这道菜,原来老法搁葱花烂蒜,有死蒜气。他后来改用葱姜水熘鱼,有葱姜味不见葱姜。他的熘鱼,不甜不咸不酸,又甜又咸又酸,品哪一味哪一味来。原来是醋鱼,酸领味。后来改成糖领味,更适合当下人口感了。

    一味经典名菜,陈景和数十年仍在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旧时代勤行叫铺派,有能力有水平,叫铺派得开。陈景和铺派功也是一流,从一桌到数百桌,都能铺排得开。

    宋启文道:“要办几桌酒席,用餐金额多少?上啥菜?主食多少?你先提要求,他开出菜单和采购单,原材料一点都不会剩。”

    从下菜单到用人到核算,陈景和样样精通,在厨师中,这样的人十分罕见。

    课徒有方,徒弟多拿全国大奖

    勤行过去技术保守,一招鲜就能送终养老。陈景和课徒,从不藏着掖着,且宽严相济,成才率很高。

    原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烹饪系主任禹建海回忆道:“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认识了陈师,他就讲,豫菜要有前途,必须先培养一批有文化的接班人。当时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他的话,使我萌发了投身烹饪教育的念头。后来我才知道,八十年代,他把儿子陈长安送入大学,成为河南烹饪界第一个大学生。他的弟子中,出现了多位大师。”

    陈景和一生收的弟子有100多人,成为“中国烹饪大师”的就有20多人。这等成就,河南烹饪界无人能出其右。

    培养弟子,“口传身教,非常严格,特别强调基本功训练,比如做菜放调料,他要求一勺准,不准品尝,要求通过闻菜肴气息,拿准酸甜咸淡。”陈家第四代传人陈长安道。

    陈进长是他弟子中出类拔萃者,但陈进长并非陈家人,而是河南尉氏人。1963年,16岁的陈进长开始跟陈景和学艺。“一方面,师傅对我特别照顾,洗澡吃饭都带着我。另一方面,他一瞪眼我就吓得哆嗦。当时我家里很穷,母亲也过世了,师傅对我很严一定要让我成才。”陈进长道。

    跟随陈景和学艺时,陈进长也和陈振声老爷子熟悉了,他跟着老爷子,学些菜谱上没有的菜,“他原来给官府做菜,过春节后喝三个月春酒,菜不重样,都是陈家菜代表作,如扒熊掌、酿银芽等。酿银芽,绿豆芽去头尾,用针塞入鸡茸,精细到刁钻的地步。”

    1981年,陈进长在郑州国际饭店任总厨师长,适逢一次国际性博览会在郑州召开,20多个国家宾客下榻国际饭店,陈进长出色完成工作。1985年,他应邀去香港世贸中心,进行豫菜技术表演五个月,陈家菜风靡香港。香港亚洲电视台还制作了专题节目。

    1988年,第二届全国烹饪大赛上,他烹制的两款热菜“清蒸头尾炒鱼丝”、“玉鸭金凤翅”获两块金牌,两款冷拼获两块铜牌。他一个人获的奖,“顶别处一个省”。

    2002年,他成为中国烹饪大师。日前,他获得“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这是中国厨师界的最高荣誉奖。

    陈进长道:“这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陈师,跟着他,不仅学到了做菜技术,也学会了很多做人道理。”

    跟着陈景和,他学到了注重细节用心做菜,“红烧鱼,我记忆中,老师烧鱼,别人不放醋他放,一是软二是离骨。”

    跟着陈景和,他还学到了拿菜当命不离灶台。陈景和在灶台前站到七十多岁,陈进长说:“我也要在灶上站一辈子。”

    为实现这个愿望,他从四十岁时就断烟断酒断茶,锻炼身体。他说厨房像阵地,只有守着看着心里才踏实。

    而灶台前的他,上灶动作也最像师傅,大马金刀,潇洒无拘,翻锅技巧娴熟。

    陈进长道:“陈家菜管吃管看,干净利落,不乱放配头,货真价实,吃惯了,一品就品出来了。流传下来300多道,我常做常卖的就有100多道。”

    陈进长还讲到陈家菜的粉丝陈会忠,“他是美食家,对豫菜十分了解。我从开封到郑州再到焦作再回郑州主厨,他跟着一路吃过来。我去哪家店,他去哪儿吃。他和陈师也是好友,跟着我老师,他是站厨房里,趴在案子上吃。”(原标题:全国唯一的五世名厨:七十岁陈景和仍立灶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2-10-18)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