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豫剧走基层——豫剧的生命在民间

2012/7/24 9:55:37 点击数: 【字体:

  
    中牟县豫剧团长年“送戏下乡”,成就了名演员,培养了新观众

    豫剧的生命在民间

      河南日报报道:7月20日晚上7点半,天刚刚擦黑。中牟县县城新世纪广场,已经有很多县城的人和附近村子里的农民搬着小凳子,等在那里了。

    “今天是周五,晚上广场上有大戏。”一位村民说。

    开着机动三轮车、带着老伴和孙女从刘集乡赶来的村民马记标说:“我们村离这儿有十几公里,每个周五晚上我都会过来听戏。”

    “每个周五、周六晚上都有1万多人来看戏。周末看戏,已经成了中牟人的习惯。”中牟县文化局负责人说。

    他说,现在来看戏的不光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和小孩子都来看戏。

    今年刚满30岁的霍军香家住中牟城关镇,每个周末都来看戏。她说:“以前不喜欢看豫剧,来现场听了几次却上瘾了,这比在电视上看戏带劲儿多了。看一些传统剧目,还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霍军香说,她每次看戏都带着6岁的女儿。“现在女儿有事儿没事儿也爱哼上几句,还真有点那个味儿。”

    看戏看多了,观众们有时也想登台唱两段,过过瘾。

    “为满足观众需求,周五晚上是中牟县豫剧团的‘送戏下乡’,周六晚上是‘戏迷擂台赛’。戏迷擂台赛每场会根据评委打分和观众打分决出一名擂主,每名擂主奖励2000元。”中牟县文化局负责人说。

    他介绍,参加戏迷擂台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大的80岁,年龄最小的仅9岁。

    政府支持,剧团观众都受益

    当天晚上演的是《穆桂英挂帅》。天太热,厚厚的戏服穿在身上,二三十个满头大汗的演员演得很卖力。

    “就是天再热,心里也是高兴的。周五晚上能固定来演戏,我们剧团的人觉得心里有了底儿。”穆桂英的扮演者王玲说。

    中牟县豫剧团团长张喜亮说,中牟的广场文化活动已被列入县政府的“十件实事”,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挽救了一个县豫剧团。

    他说,县豫剧团曾经发不下工资,濒临关门。如今,县政府搭台让剧团演员唱戏,每场戏政府出资1万元,大家既有了舞台,又有了收入,越唱越有劲儿。

    省豫剧三团团长汪荃珍说,政府出资做了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送戏下乡”既为剧团搭建了一个舞台,也让群众近距离接触了豫剧,培养了豫剧观众,挖掘了豫剧苗子。

    豫剧应该走入基层

    豫剧在中牟中受到欢迎不是偶然现象。省群艺馆副馆长、原省豫剧一团团长李道畅说,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很质朴,雅俗共赏,这种特点决定了豫剧更应该走入基层。

    他表示,豫剧虽有很多人喜爱,但它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剧团生存困难;包括演员在内的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其文化和艺术素质与时代需要差距较大;对豫剧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缺乏理论上的把握,继承和改革有些盲目;受观众欢迎的作品较少。

    “无论从创作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培养年轻观众群体的角度来看,豫剧都应该更多地走入基层,这样才能长久保持活力。”李道畅说。

    汪荃珍认为,现实题材作品更能吸引年轻观众。豫剧来自民间,也要回归民间。演员和剧作家们只有深入基层,吸收新鲜的血液,激发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群众、让普通百姓产生情感共鸣的好作品。(原标题:政府支持,剧团观众受益 豫剧的生命在民间)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