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汉画像上的“声音”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共设有劳动、生活、田猎、天文、角抵等十一个展厅,内容十分丰富。
在名为“车骑出行”巨幅汉画前,广州美术学院老院长张治安禁不住连声说“好!好!好!”。当他看到“角抵”图上一名武士势大力沉、把一头巨兽压在身下时,说:“我好像听到了这名武士粗重的喘息声。”
南阳楚风和汉韵的交融,古代画匠大胆、浪漫的表达手法,让大家惊叹的同时,也汲取了艺术的营养。中国画学会理事苗重安说,南阳对历史文化遗产如此完整的保护,本身就是一件幸事。
尽享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
在巩义石窟寺,中国美协理事朱凡不停地拍摄着寺中精美的雕塑,以至于衣服蹭满了黄土,也全然不知。
在洛阳龙门石窟,当大家仰望壮美的卢舍那大佛时,都不约而同地屏息静赏。很多人对这座高达17.14米的大佛并不陌生,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孙景波就是第四次到访。他说,穿行在这些伟大的艺术品中间,我们体会着五千年文明留下的灵感,享受了一顿丰富的精神大餐。
偏居一隅的新罗像龛也让艺术家们兴趣盎然。据介绍,这座像龛是当年朝鲜半岛新罗国特使雕刻的。“在当时的封建王朝居然有外国使臣可以在这里雕刻佛像,可见河南是文化的融会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王宏剑说。
我们找到了文化的根儿
中国文字博物馆现存甲骨文、金文、帛书等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何加林说:“每个汉字的诞生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了先祖的智慧和才华,浩浩荡荡五千年之文明,汉字成为重要的载体,这里,让今天的我们能穿越到曾经的灿烂与文明。”
“我们要发展现代文化,必须从传统、从源头上学习,从中吸取智慧。”中国美协理事杨家永说。
文字馆、殷墟、马氏庄园……一天的行程结束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的相机存储卡也已存满。他说:“我们总是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中原文化,其实还应再加上‘源远流长、气象万千’。河南让我们找到了文化的根儿。”(阙爱民 刘洋 王晓欣)(原标题: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中原行大型采风活动侧记之一)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