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戏剧是活色生香的立体艺术,更应贴近现实,言之有物。然而,对于现在社会生活中颇受关注的反腐倡廉形势,相应的戏剧表现却寥若晨星。为什么?原因很多,但其中相当普遍的是担心反腐题材比较敏感,不好把握,因而畏首畏尾,不敢触及。如何发挥艺术“兴、观、群、怨”的功能,如何保持艺术家的良知,行使并担当艺术家的职责和使命,是当下戏剧创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如此情势下和如此氛围里,豫剧《天职》创作集体以及支持他们的有关部门却勇气可嘉,敢于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抓这出戏,上上下下几个回合的修改,使得如今呈现在舞台上的《天职》,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了巨大的飞跃,成为一出“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主旋律之作。该戏甫在首都舞台亮相,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共鸣。
豫剧《天职》主人公纪忠的原型是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称“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的杨正超。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十几年来,始终把“为党正纪、为民解难”作为自己的使命,忠实地履行着神圣职责,在纪检监察系统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对腐败分子有很强的震慑力。《天职》以杨正超为生活原型,以他真实的事例为创作蓝本,在此基础上生发创造,提高升华。故事由一场车祸引起。由于县长潘文相百般包庇肇事者——同时也是他妻弟的房地产商魏得富,致使车祸案久拖而不得解决。新履任的三川市纪委书记纪忠迅速介入,发现了牵连而出的贪腐案。他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为金钱和人情所动,查清潘文相与魏得富官商勾结的腐败大案。剧本以在车祸中丧失两位亲人的李秀莲上访为切入点,以清查车祸为主线,通过“同学对决”、“母子谈话”、“妻子受伤”、“老领导来电”等事件交织推进,构思巧妙,结构严谨。一案牵出另一案,案中有案的剧情设计,表现出当前反腐斗争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天职》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塑造出新时代的“清官”形象,主人公纪忠忠诚于党,勇于担当,不徇私情,秉公执纪。他不是概念化、符号化的“高、大、全”,而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立体人物。这既得力于剧本提供的文学基础,同时也离不开演员的倾情创造。纪忠饰演者江团结是河南省著名豫剧小生,戏路宽阔,扮相潇洒大方,表演投入到位,真假嗓结合巧妙自然。
在艺术风格的把握上,此剧没有迷信所谓“宏大叙事”,不故弄玄虚,也没有追求时髦,搞混搭之类所谓的拼贴和创新。舞台呈现十分朴素,戏曲韵律和话剧章法融为一体,并力求保持豫剧最基本最天然的特征。唱腔设计妥帖,板式变化丰富,情感表达细腻,音乐形象鲜明,并且有精美的唱段作为支撑,如“老百姓最可亲”、“我们党从来是以民为天”、“含悲忍泪叫声妈”等唱段,都有流播传唱的价值和基础。李秀莲饰演者党玉倩嗓音宽阔明亮,丰厚圆润,高音可唱华彩,中低音亦可运用自如。整部戏舞美简洁、质朴、完整,不难看出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扎根于中原大地,深受观众欢迎的老豫剧团的整体素质和深厚底蕴,以及他们没有被污染的艺术气息和淡定从容的精神世界。
好戏不厌百回改,《天职》若想成为精品和保留剧目,尚需进一步精心打磨。纪忠毕竟不是一般干部,而是市纪委书记,如果他能从市纪委书记的位置和高度,提出对贪腐现象屡禁不止的思考和忧虑,更真切地表现出内外的冲突和痛苦,可能更具有艺术震撼力。“老领导来电”本来是有戏可挖的,但处理得略显简单。党群关系的回归和干部作风的优化不能仅靠善良的主观愿望,而要有制度和法律的保障,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反腐倡廉,任重道远,应高瞻远瞩,警钟长鸣。因此,像《天职》这样如此凝重的题材,最好避免过于仓促、过于主观感情化的大团圆结局,以保持作品总体风格的一致性。(原标题:“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好戏(剧谈))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