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痴于绘画几十载夫妻共艺成美谈——专访画家远山、风影

2013/1/4 16:36:49 点击数: 【字体:

    要点提示“鄙人一生酷爱书画,无奈忙于政务几十年,未能专注,近从正处职退下,顿感轻松,闲情雅致倍增,艺术思维空间加大,游山河风景而趣生,遇事激情而立燃,编凑逗趣,乱摹涂鸦,常赠与友人,加深情谊,其诗不究韵律,略抒胸臆。在此斗胆献丑,意在与同癖者而同鸣。”采访前,远老师拿出自己写出的这段文字给笔者看,“我是一个虔诚的书画爱好者,我一生都在努力,不断追求书画艺术,这次访谈之后,我希望结识更多的志趣相同的人,共同交流学习国画艺术。”远遂章老师谦卑的态度,笔者肃然起敬。      
 

    痴于绘画几十载夫妻共艺成美谈——专访画家远山、风影

画家远山 风影共艺            


    痴于绘画几十载夫妻共艺成美谈

 
    竹,作为永恒的国画题材,古往今来为众多画家所垂注,前有郑板桥画墨竹,清劲秀美,超凡脱俗,远遂章经数十载潜心磨砺,自成一家,独树画坛,成绩斐然,为业内外人士所公认,享有“板桥再现”之美誉。远老师的夫人袁老师也从事绘画七八年,专攻牡丹,笔名“风影”和远老师的笔名“远山”相映成趣。夫妻共艺画坛,成为中原艺术界一大美谈。


    远老师老家在河南洛阳,退休前在义马工作,现在定居郑州,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绘画。初见远山夫妇,是在远老师书房,书房大书柜里摆满了各种绘画书籍和资料,从上到下,估计有好几百本。书房的一角,堆满了画卷。远老师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走出来,笔者打开一看,嗬!原来好多支笔。各色各样的,大大小小,长短不一。“这可都是我的宝贝,我的好伙伴啊!”远老师说。书房的画桌上,还放在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墨迹还未干透,一丛苍翠的墨竹已经呼之欲出了,旁边还有一幅娇艳欲滴的牡丹图。


    “这是我老伴儿的作品。她作画已经八年,主要画牡丹,我们俩合作画了一幅《牡丹图》送给了美国一个州的州长。”远老师自豪地介绍自己的老伴袁凤英老师。说起给美国州长送画,远老师夫妇说当时还思考了好久,“原本打算送《仕女图》的,后来感觉不严肃,又想送《山水图》感觉也不合适,最后选定送《牡丹图》,牡丹,国花嘛,又是洛阳的特产,既代表了国家又宣传来我们河南洛阳,多好!”远老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绘画改变了远遂章的一生,此话可一点不过分。远遂章痴迷于绘画,执着于绘画,以书画结友,在学习书画的道路上结识了一生的伴侣——即同样喜欢绘画的袁凤英老师。


    远遂章自幼喜欢绘画,幼时家贫买不起画笔和画布,墙上、地上就都都成了他的画板。由于条件艰苦,他费很大劲才从家里要到钱买铅笔,从以铅笔作画开始,苦练学画各种线条,体会运笔轻重。远山老师老家在农村,村庄周围都是丘陵,小时候他经常一个人在麦地里画远处的山,画柿子树,画花。后来,“文革”开始,他就画毛主席像,在墙上写标语,画宣传画。他说:“那个动乱的年代,其实对我是一种锻炼,我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练笔。”后来在自家影壁墙上画猴子,小小年纪都已经给村里人画影壁墙了。远老师的启蒙老师张老师曾经送给他一幅《松鹤图》,至今仍被他细心收藏,“那是张老师的珍品!也是开启我艺术之门的第一把钥匙!”远老师说。正是那幅画,引领远遂章走向绘画的道路,从此痴迷于绘画,一生不断追求学习绘画事业。


    “喜画愧无师啊”远老师感叹道。文革时期书籍缺乏,偶然间得知一位同学有一本古画册,他百般请求,用三本小说才从同学那里把古画册换了过来。他欣喜万分,那些日子都是捧着那本古画册入睡的。“后来听说另一位绘画爱好者同样喜欢这本书,我虽万般不舍,但是想到可以借机交流一下绘画心得,最后决定把古画册送给了他,那感觉,就像孩子给丢失了一样啊!那本书,前一部分画的各种兽类,其次画的各种禽类,还画的虫类,各种画法,历历在目啊!”这么多年过去了,远老师仍对那本古画册念念不忘。“但是也正在那本赠出去的古画册,使我结交了我一生的益友和老师,我觉得值!绘画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的一生受益于绘画。”


    “之前把绘画当职业,现在绘画为事业”远老师说,前几十年受工作、家庭等等各种牵绊,不能沉下去全身心地搞绘画,退居二线后,他画了数十年去研究竹,描摹竹。同时,他找机会多结识作画的朋友并虚心请教、交流、切磋,遇到困难画技停滞不前时他去武汉美院进行学习交流。现在运用网络,上网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人交流,家人每次外出时候都会给他买来绘画的书籍。“现在我还买了很多碟片,听老师讲课和现实中一样。”远老师说,“画竹就是我的事业,画不出一幅满意的竹子,我觉得这十多年就等于荒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风、情、雨、雪竹四条屏,因其独到的画风,被韩国金咏三纪念馆收藏。2007年入选首届中外书画名家邀请展,在国内主要城市和日本展出。
 

痴于绘画几十载夫妻共艺成美谈——专访画家远山、风影

远山作品
 


    彩墨丹青写心境旁溢书法作诗篇


    除了画国画,远老师在闲暇时候还画漫画和钢笔画。翻开他的写生簿,笔者不禁被吸引进去,这简直就是的一个日记本啊,有诙谐可笑的漫画人物,有夸张的自画像,有配有插图的个人见解,有抽象派画作,有景色速写等等,每张图均有日期和注解。远老师解释道:“绘画不要去孤立它,不要单独追求它,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只要人喜欢我就愿意画。我也不单独去追求书法,画画好了就想把字练好。但是我不把书法作为第一努力的方向,而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调剂。我现在画画的特点就是诗书画为一体。我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是追求形似,把绘画的精神表现出来。抽象画就是神太突出了,我的画就是以形态来突出神态。在技法上扬长避短,突出特点。”


    远老师擅书法,书法作品能真、草、隶、篆、甲骨文之体。同时所作生活哲理情趣小诗几百首,又爱好写小说。这样的家庭熏陶,使得他的孩子们也大都从事绘画等艺术类的工作。谈起对孩子们的教育,远老师认为,在教育孩子上,应该多让孩子接触一些事物,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发现他们的过人之处。有天赋,发现天赋,然后培养天赋。当今教育的艺考现象就明显走进了一个误区,现在的教育给孩子的压力太多了,太急功近利了,不赞成逼着孩子为了升学去学习书法绘画。艺术不能追求实用,是一种纯粹的美。逼着孩子去下苦功学不一定会成功,要多接触,多培养,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思想。不能想通过艺术去挣大钱。对孩子要先培养兴趣,发现天赋再重点培养。孩子的黄金年代更要认真去学习知识。


    执着探索二十年画竹灵感来自偶然

 
    有品鉴者认为:观远山老师之画,意境高雅,气韵生动,古今贯通、中西融会,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看其画风,艺道方正、朴实无华,让观者赏心悦目。观其用笔,放而不狂,墨韵天成,生动活泼。虬枝藤蔓,不拘绳墨,磊落奇纵,涉笔成趣,即具形态,又富情趣。


    不为人所知的是,为了达到这种艺术境界,远遂章老师探索长达二十年之久。观名家作画,描摹,然后捕捉灵感,着墨,下笔。眼看描摹各个名家的画越来越厚,画技越来越精湛,远遂章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他放下画笔苦恼好些时日,偶然间抬头看见自家院里挺拔清秀的竹,想起板桥先生的“学不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全学,实不必学,亦不能学”,这何尝不是从事艺术,学术的通达之道?远遂章顿感茅塞顿开,思路豁然贯通,即一定要画出一幅独出机杼的竹!他说放眼全国,当今画竹子的人并不多,能画好的就更少,如果我专攻画竹子会进步地更快,也更能树立自己的风格。


    远老师非常敬佩清朝的画竹大家郑板桥,从郑板桥那里学到很多画竹的理论和技法。“郑板桥认为‘胸无古人,何来把握?胸中全是古人,更何处有我?’传统不可能隔绝,关键要找到结合点,传统和现代也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不能截然分开,没有古就没有今。不断的改造和发展,但是也不能把古的给抛弃了。学习传统与现代,关键是找到一个结合点,这个点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需要不断的练习,思考。好比一个旧厂房,要重新工作怎么办?不能全拆了,拆了再建就更困难,也不能置之不理,得改造和修补,这样不浪费也有继承关系,学习绘画也是如此。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和感悟给丢了。这些道理悟出来之后才能突飞猛进,得心应手。”远老师总结自己的绘画心得。


    在外人看来,几十年学艺或许是一条寂寞与清苦并存、酸甜与苦辣兼备的艰辛之路。然远老师却凭着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国画艺术的痴爱,踏山川、走蜀地、望名山大川之灵秀、察梅兰竹菊之神韵,融其努力,拓艺神州大地,承传统国画创作之底蕴并融汇时代特色,开创了其特有的独具当代中国风格与当代中国气派的独特画风。


 

痴于绘画几十载夫妻共艺成美谈——专访画家远山、风影

远山绘画作品


    画品如人品 书法道心境


    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这两句诗即是对竹子品性的最好概括,也是对画竹者远遂章老师的生动形容。


    “西方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做一艺术家,须先做一堂堂之人。’中国画本质上是在画画家本身,画自己,是画家自己内涵和修养的展现,所以,画的境界体现了人的境界,画的完善过程就是画家自我完善的过程。”远老师语速很慢,然后一字一顿地对笔者说, “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一个中国画画家,画的是内涵、修养和他的精神。 要想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各方面的素质,开阔眼界,丰富经历,这样才能加深内涵,创作的作品也才会有深意,才会打动人心,引起观者共鸣,艺术才会真正发挥它怡情养性的作用。”


    远老师表示,要学好中国画,必先学做人。特别是当今喧闹的都市里,面对沸腾的经济大潮,画家很容易受到影响,使得心浮气躁,一味迎合,迷失自我。艺术上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求一种慢生活、慢节奏,让心静下来,再静下来。你可以放松一些,静静地赏一幅画,品一壶茶,看天边云卷云舒,正是:“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又如作家莫言所说的“好生活还是慢着点、悠着点。”


    远老师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访名胜古迹,最向往的生活是农家乐。多出去走走,作作画,和朋友交流,再饮壶茶,是他人生的几大乐事。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然的山水是最好的老师。多吸收大好河山的灵气,把感触感知融合在大脑里,从大自然中找到创作的灵感。


    远老师在时下浮躁的艺术界静默以对:做人作画坚持像竹一样虚心踏实、一步一个脚印,传统国画是我们的根,他在深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承传统国画艺术,对传统国画创作的反复演习和生活经验的不断沉淀中创新求变、稳步向上。(原标题:痴心追求艺境 笔墨绘就人生--专访画家远山、风影)


来源:凤凰网河南频道    时间:2012-12-27    作者:田蕊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