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网友“雪凌荷露”在商都民俗庙会上拍摄的一幕。
□本报记者张培君黄岱昕
话题背景
“河南历史文化厚重,民俗丰富多彩,一起来说道说道咱老家的趣味年俗吧!”春节前,网友“acmddg”在大河论坛发帖,引发热议。灵宝“骂社火”、确山“打铁花”,许昌“打秋千”……网友跟帖五花八门,妙趣横生。
2月25日,记者撷取了部分网友的讲述,带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跟随网友的记忆,欣赏那些花样年俗,温暖我们的内心。
网友故事
灵宝民俗“骂社火”
大河网三门峡网友五福临门
资料图片
三门峡灵宝市最独特的年俗当属“骂社火”,现在已被批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骂社火”由来已久,相传尧舜时期,人们为纪念轩辕黄帝和嫫母的功德,每年春季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唱歌、跳舞祈祷吉祥。在后来自发活动中,有了好差之别,差的不服气好的,挑剔好的毛病,好的也不等闲视之,这就出现了骂的成分,骂的成分越多,村社越“合”不来,社合由此演变为“骂社火”。
如今,骂的内容已变成反映民意、教育公众、扶正社会风气的利器。每年春节期间,社火活动表演中,表演者敞开了骂、骂干部不干实事、骂村里歪风邪气,在斗骂声中,提醒大家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珍惜,警示村干部应当做好人民的父母官,替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打铁花惊艳夜空
大河网驻马店网友雨点叮咚
资料图片
打铁花可是我们驻马店确山县的特色民俗。小时候一到过年,就盼着看打铁花的日子,那惊艳夜空的美丽让人终生难忘。
打铁花要先在广场上搭个三四米高的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鲜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上竖一根长杆,称为“老杆”。“老杆”顶上也要绑上好多鞭炮、烟花。花棚旁边立一座熔炉,把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灌进去备用。
打铁花时,先把铁汁倒进事先准备好的“花棒”里。花棒是一根拳头粗细的长柳树棒,棒的顶端有一个直径大约3厘米的圆形坑槽,用来盛放铁汁,整个形状看着像长柄木勺。打花者一手拿盛有铁汁的“花棒”,另一手拿空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空棒猛击有铁水的棒。十几个“打花”者一人紧跟一人,在熔炉和花棚之间穿梭,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散开来,铁花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顿时火光冲天煞是好看。一千多度的铁水儿啊!看着都为他们担心,这要浇到身上可不是毁容的问题了。
大年三十贴“门钱”
大河网驻马店网友天中梦
正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年三十,在我们驻马店正阳县,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门钱”过大年。
红、粉、黄、绿、蓝五色一组,一碗糨糊和一把刷子,刷子蘸上浆糊,往门钱的背面一刷,正面拿起,一下一张,一组门钱很快就贴好了。门钱上刻镂着吉祥的图案和花纹,迎风飘舞,和春联交相辉映甚是好看。
门钱有的地方叫门笺。上面有花,有鱼,有灯笼,每张都有一个字,五张是一组。贴上就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啊!
听老辈人说,这门钱和爆竹是一样的来历,都是为了驱赶那个叫“年”的怪兽,爆竹是用声音把“年”吓走,这门钱呢,是用亮眼的颜色刺激“年”的眼睛。如今人们对它的喜爱,又多了一层原因,那就是它的名字,门钱——门里有“钱”,过年贴上这个,预示着新的一年中,财源滚滚而来。
初一早上送凉粉
大河网洛阳网友四季春风
资料图片
在洛阳孟津、宜阳、伊川,有一种传统习俗,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熬凉粉汤,家家户户的门也会被端着碗的邻居敲开,来给家里的老人拜年送凉粉汤。
凉粉,是我们这里过年才做的一道菜肴。年三十前,家里的主妇们都开始熬制作凉粉用的红薯淀粉。当年从地里收获的红薯,一半放在红薯窖里储藏起来以后吃,一半会洗干净去磨成红薯渣,磨好的红薯渣用稀布包起来,一包一包的挤出红薯浆,挤到缸里面沉淀淀粉,沉淀好的淀粉就用来过年做凉粉。把红薯淀粉加水在锅里熬成糊状,到一定程度,用碗一碗一碗盛起来,放到那晾凉,凉粉块就做好了,跟果冻一样。
初一清晨,厨房里开始烹饪起来。把凉粉块切好,再配以肉丝、芹菜、丸子、金针菇、海带、豆芽等一系列食材熬制。刚出锅后先盛好几碗,端着热腾腾的凉粉汤,去邻居家让长辈尝尝。此时的街道门外,都是媳妇们端着碗来回走动的身影,爽朗的笑声、小孩的嬉闹声,在瑞雪的年里是道独特的风景。
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送凉粉这一习俗里一直延续着。孝老敬老,邻里和睦的美好风气将传承发扬。
卸门板摆席一桌40个菜
大河网濮阳网友19730607
我小时候在姥姥家度过,习惯了姥姥家过年的习俗,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在那里过年。
姥姥家是个大家族,大年三十儿,远路的近途的,只要能来的,都要赶过来,拖家带口足有三十多号人。人多吃饭可是个问题,没有大桌子,分开吃又没有气氛,怎么办?以前的店铺都是老式的分叶大门板,年夜饭时,干脆卸下门板,长凳子两边架起,就有了一张硕大的桌子。所有的人坐在四周,虽然有点儿拥挤,还好能够坐得下。这样的大桌子,绝对很少见,菜也都是双份儿的,装上大盘大碗,分别摆放在两边,就可以照顾到所有落座的人了。
等酒菜上齐,满满腾腾一大桌子,大大小小足有四十几个菜,热的凉的,荤的素的,看着都喜庆。按照传统习俗,长首幼尾,分别落座,盛酒的也都是酒碗,根本不用小酒杯,嫌费事儿,能喝的大口喝,量小的小口呡,你敬我一口,我与你碰碗,你言我语,吆三喝六,热热闹闹的年夜饭,颇有梁山好汉大聚会的豪情。年夜饭不仅是全家聚会,也是家族的新闻发布会,各家各户的大事小情,生意上的逸闻趣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都让大家津津乐道。
卸门板摆大席这么多年,现在也变了。传统的老式分叶门板店铺都改造成现代化的玻璃门大厅了,图省事儿,年夜饭也都改在酒店订席,分别落座了,先前的热闹劲儿也淡了许多。但我依旧很怀念以前的聚会方式。
图吉利饺子里包硬币
大河网平顶山网友湛河闲人
资料图片
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都是河南人,但却来自五个不同县市,各有各的过年习俗,只能按照爸妈和姥姥家的豫东南习俗来过年了。过年一定要包饺子,春节包饺子是有很多规矩的:年三十,要剁肉馅和萝卜白菜,全家人齐动手包饺子,而且得将大年初一的饺子也一并包了。为了图吉利,还要随机在一个饺子里包进硬币,谁要是能吃上带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这一年更有福气。
饺子包好,下饺子也是有讲究的。每年除夕的晚饭前必须请祖宗,第一碗饺子就是请祖宗用的。所谓请,就是念叨已过世的爷爷奶奶回来过年。主室的一个桌子收拾干净利落,
摆上几种水果、点心,在香炉里插上香。他们没有照片,也没写牌位什么的,只是用语言说道说道。下出来的第一碗饺子必须要放在供桌上,这碗饺子也不能煮熟,而是半生的。然后,才是小朋友们期待的年夜饭开席时刻。
打秋千看美女耍新女婿
大河网许昌网友云水间
打秋千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尤其在许昌地区,每年进入腊月,老少爷们齐上阵,把家里的檁、梁木材、绳子捐出来,在树中央最开阔的地方,沿大街两边支起两个三脚架,上边架上横梁。横梁上用两个干农活用的架子车车轮作秋驹儿,然后套上一根长长的又粗又结实的绳子,最下端套上一根木板,木板两端钻两个眼,人刚好站上面,叫秋拍儿。
过年荡秋千算是小时候春节最有趣的事了。大人过把瘾后,才轮上我们小孩子,轮流排着队,有时半夜三更小孩儿们还在轮流荡秋千。有单荡的,有对秋的,尤其是村里两个年轻姑娘打对秋,引起全场喝彩,姑娘们使劲力气,两手抓紧绳,要学会分秋,用力,荡到半空时,两手要把绳子往外分,秋拍儿自然上提,回移和前进时,身体要下蹲并用力收和蹬,秋千会越荡越高。有许多城市小伙和姑娘到乡里来,使不上劲,一上去就败下阵来。大年初二,有新女婿上去打秋,大家伙一起从后边送,新女婿脚下一软,蹲坐在秋拍儿上,全场大笑,会成为一年笑谈。
女儿回家要拿俩大馍
大河网周口网友娃娃鱼
资料图片
在我们周口淮阳、鹿邑等几个县,有个习惯: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必须要给父母拿两个大馍。
“大馍”也就是把普通的馍(馒头在北方一些地区叫馍)做大,为一般馒头的三四倍大。春节时候,送大馍成了每个人家的大事。每到过年的时候女儿都要回娘家送大馍,因此习惯上称呼女儿为大馍。相传已流行几百年了,没人讲得清为什么。大馍形似倒扣的铁锅,色白而已。有多大呢?底盘若海碗粗。两个大馍,论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大年初二,闺女走娘家,外甥到姥姥家,别的礼物可以不带,唯独大馍不能少。
每年春节,豫东农村有蒸枣山的风俗,枣山由枣花馍组成,周边用发面做成花边、中间设计成各种图形,再以花生仁、红枣点缀,这就是漂亮的“枣山”。大馍是用来孝敬老人、祭拜祖先的,枣山则是专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走亲戚用的。
回枣山的风俗习惯有三层意思:其一,姥娘疼闺女,更爱外孙,外孙长大了不要忘记姥娘家的人。其二,有着美好的祝愿,希望外甥家快快富裕起来。这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三,希望外孙健康成长。
大馍和枣山不算是奢侈的礼品,但却是豫东儿女孝敬老人的传统,数百年来延续至今。
记者连线
趣味年俗是珍贵遗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源于中国的民俗活动,很多具有国际性元素,反映了人类的普遍价值观,比如春节和庙会。”2月25日,民俗文化实践者、商都民俗庙会的总策划葛天说。
葛天认为,中原地区春节民俗丰富多彩。单以郑州为例,作为商朝故都,就是庙会的起源地,走灯习俗更是源远流长。至今,中原地区多处还保留着走灯的习俗,这些活动不仅限于祭祀、游戏,还包括祈福、爱情、交友等内容。
“我国传承已久的新年习俗,除了那些全国一样的内容,各地区也有不同的形式,这些独具特色的趣味年俗,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DNA,是前人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禹州市文联副主席赫连洁静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