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卧薪尝胆”始于宋 《史记》只记尝胆不见卧薪

2014/12/23 11:15:24 点击数: 【字体:

 

“卧薪尝胆”始于宋 《史记》只记尝胆不见卧薪


    寂静的村庄,古朴的石碑。

    站在古黄池碑前,我一时不知道该发出怎么样的感慨。

    我到过很多地方,有古战场、古城墙、古民居,但古黄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据《封丘县志》记载:“天子东游于黄泽。歌曰:黄之池,其马喷沙,黄之泽,其马喷玉。”黄池之名由此而来,“黄池芳草”曾是古封丘八景之一。

    如今,坝台村一带仍然地处黄河湿地,由于地势低洼,芦苇丛生,杂草茂盛,稻田棋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两千多年前,周天子在此巡游,留下了黄池之名。两千多年后,黄池古碑仍立于黄泽之地,很能让人找到一丝黄之池的意境。

    封丘不大,也不算很有名气。历史上较为出彩的大事除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就数春秋时期的黄池大会了,至今,县城仍有一条路,被命名为黄池路。

    封丘虽然不大,但历史也算悠久。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属于炎黄部落的羌族人就生活在这一带。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羌族首领姜钜因辅佐黄帝讨伐蚩尤,在涿鹿之战中立下战功。夏朝建立后,姜钜的后人姜封父被启封为诸侯,食邑于封丘,后来建立了封父侯国。不过后来在周取代商的改朝换代大战中,封父侯国站错了队,跑到商纣王那一边去了。武王取得天下后,把封父侯国的臣民全部迁到山东,赐予鲁公伯禽为奴。西周建立,封丘为康叔封地。

    由于地处两济要冲,北扼燕赵咽喉,南锁大梁门户,古时封丘地理位置优越,为水陆交通枢纽,春秋战国时期,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多次发生战争。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封丘会盟诸侯,黄池,又一次成为诸侯国瞩目的焦点。

    一说起励精图治,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越王勾践,不过,勾践的奋发有为也是向他的死对头学习的,最早励精图治、报仇雪恨的是吴王夫差。

    夫差的老爹吴王阖闾也是一代有为君主,不过阖闾并不是吴国“合法”的君主继承人,他派一代刺客专诸用那把举世名刃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之后,依靠政变登上了吴王宝座。

    不过阖闾的诸侯业绩做得相当有声有色。

    阖闾当政初期,吴国虽然已经强大起来,但还面临着不少困难:由于地处江南,吴国经常饱受江河泛滥的侵害,粮食储备一直难有起色;虽然吴越两地兵器制造业很发达,但和中原诸侯相比较,军事整体实力还很低下。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具有政治胆识的阖闾大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采纳良策,听取民声。他任用了楚国旧臣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吴国的建议,并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嚭为大夫(行人、大夫都是吴国官职),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十三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武为将军。

    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下,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做准备。经过几年的努力,吴国不断发展壮大,百姓丰衣足食,国力得到了迅猛提升。为试探楚国的反应,公元前512年,阖闾一举灭亡了楚的附庸——徐国。楚国当时已经呈现出疲态,对此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阖闾拿徐国开刀。

    孙武无疑是对吴国有着重大贡献的人。他将中原诸侯各国部队的先进军事理念和军事思想引进到吴军,吴军的战术素养不断提高,成为当时一支虎狼之师,这为后来夫差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询问伍子胥和孙武说,当初你们说不能攻打郢都(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西北),现在情况如何?伍子胥和孙武回答说,楚国大将子常贪婪,唐国、蔡国都恨他。大王您如一定大举伐楚,必须联合唐、蔡二国才能成功。阖闾听从他们的计策,出动全部军队,与唐国、蔡国一道西进伐楚。楚国立刻发兵迎战,双方隔汉水列阵。

    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跃跃欲试,但阖闾对和实力强大的楚军第一次大战并无把握,有些犹豫。夫概豪气万丈地说,大王已把军队委托于我,作战要抓住有利时机才是上策,还等什么!于是夫概带领其部五千人突袭楚军,楚军大败。吴王挥兵追击,一直打到楚国国都郢,一共交战五次,楚军五次都被打败。楚昭王逃出郢都。

    在得胜号角中,吴军进入郢都,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公元前504年,越国派兵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

    同年,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军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南方。

    公元前496年夏,吴王阖闾大举讨伐越国,越王勾践带兵在槜李(今浙江嘉兴南)迎战。越军派遣敢死队挑战,三次高呼口号,以自杀式的进攻杀向吴军阵中。吴军被这种自杀式攻击搞得晕头转向,士气低落,越军趁势攻击,在姑苏(今江苏苏州)大败吴军。在此战中,越国大夫灵姑浮以长戈攻击阖闾,斩落了阖闾的脚拇指。阖闾被迫还师。

    由于伤势太重,阖闾不治身亡,后葬于今天的苏州虎丘山。

    临死前,吴王阖闾下令立太子夫差为王,他特意把夫差叫到床前,不甘心地交代:“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夫差回答:“不敢!”

    阖闾死后,吴国真正进入鼎盛时期——“夫差时代”。

    为报父仇

    夫差励精图治

    夫差即位后,继续重用伍子胥和伯嚭,勤练兵马,励精图治,准备报仇。

    两年后,夫差亲率大军,攻打越国。越国当时的两位大臣——文种和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来势汹汹,我们不如死守城市,磨光他们的锐气。

    勾践还沉浸在当年大败吴军的自豪之中,认为吴军的战斗力没什么好怕的,根本听不进文种和范蠡的建议,亲率大军主动迎战。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军在太湖展开激战,结果越军大败,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随后被赶上的吴军围困。

    勾践就派文种到吴军大营求和,表示愿意投降,越国永远臣服吴国,勾践也永远做吴王的奴仆。

    夫差问手下大臣,伍子胥明确反对,理由很简单:勾践不是那种低头认罪的人,现在不彻底灭越国,将来一定会后悔。但收受了越国金钱美女的伯嚭劝夫差接受越国投降。

    最后拍板决定的当然还是夫差。夫差这个人,属于慕虚名而得实祸那种,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对勾践如此,后来的黄池大会也是如此。

    勾践给夫差做了马夫,表现得格外扎眼,甚至不惜尝夫差的粪便为其治病,夫差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觉得勾践已经彻底臣服,就放其回到越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反攻倒算,灭了吴国。

    这个故事有一个很著名的成语就是:卧薪尝胆。不过有意思的是,勾践尝胆是有的,卧薪恐怕就未必是真的。《左传》里记录了不少越王勾践的史料,但没有提到这位越王卧薪尝胆,既没有卧薪,也没有尝胆。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倒是记载了勾践尝胆的事儿,但没提卧薪。“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不过苏东坡戏说的是孙权“卧薪尝胆”。到了南宋,学者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夫差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反而没勾践什么事儿了。不过南宋到明代,各种小说、笔记、杂剧中开始出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或者最早卧薪尝胆的是夫差,这或许都不重要,在夫差征服了越国之后,他已经根本不把勾践放在眼里了,他的目标已经瞄准了中原诸侯各国。(记者 朱金中 文图)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12-23)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