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至15日,由中国河南博物院和韩国国立国乐院主办,由甘肃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办的“国际音乐考古学术会议——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在敦煌召开。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俄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杜晓帆,韩国国立国乐院朴正卿,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万全文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宏主持开幕仪式。
来自中国、韩国、美国、日本、印度、塔吉克基坦、哈萨克斯坦等七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及从事音乐考古,文化保护等4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这些来自文博单位、科研单位的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宣读、交流自己最新的关于丝绸之路的音乐文物的研究成果。会议紧密围绕“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针对音乐考古学和壁画中关于音乐的图像等资料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据河南博物院李宏副院长介绍,2014年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朴槿惠举行会谈,共同对外发布了《2014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其中第八项是河南博物院与韩国国立国乐院的交流与合作。此次“国际音乐考古学术研讨会议——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是为落实双方前期所达成的共识和合作意向,经双方协商同意而举办的。河南博物院与韩国国立院的交流有着友好的传统,2013年9月河南博物院与韩国国乐院联合成功地举办了“东亚音乐文化交流暨第11届音乐学国际学术会议”。2014年3月,受韩国国立国乐院之邀,河南博物院赴韩国出席国乐院参加“中国古代音乐研讨会”、“中国古代音乐专题演出”等系列活动。
本次研讨会有几个新的特点。其一关于丝绸之路、音乐、考古三者相关联的研讨会为考古学界带来一种共同拓展、前所未有的学术视野。沿丝绸之路东西轴线文化的交流、碰撞,对以后深入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学术信息。印度、塔吉克基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专家对于丝绸之路上文物的解读带来新的、具有厚重感觉的学术信息。
其二与会的学者打破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的地域性、民族性区域的局限,使我们了解更多的学术信息。哈萨克斯坦科学及教育部所属考古研究所Zainolla Samashev 教授带来的古突厥史最新的发掘报告,期待带来更多的文物图像信息;塔吉克斯坦萨拉子目历史考古保护区主管考古学博士Razzoqov Abdurauf对品治肯特市在粟特时期的一些情况。印度孟买大学教授Prakash Sahadeo关于宗教音乐与人生的深入探讨使得了与会学者们思考音乐的哲学问题;美国菲尼克斯乐器博物馆东方馆馆长Colin Pearson将博物馆关于乐器最为先进的展览方式做了介绍和展示,并认为东方的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一直影响到欧洲。日本石守晃关于唐乐东渐的深入地分析是音乐在丝绸之路在日本的影响和延伸;韩国朴正卿带来的《中古代音乐的复原现状和问题》为音乐文物的研究开拓了视野,展示了韩国国乐院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视,以及与中原古代音乐的相同。河南博物院李宏院长,从中原汉墓出土的胡人乐俑分析了当时通过丝绸之路中原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等等。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并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关于丝路音乐文物的研究对于以后的研究带来了很有益的借鉴意义。
其三为对相同的文物进行不同的角度,对不同乐器,不同形态的乐器的的研究,使得对音乐文物的研究更宽泛、更细致、更深入。
此次会议放在丝路重镇——敦煌举办具有重要的意义。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中原与来自西域诸国交流的一个重要地方。而且这里保留了众多关于音乐图像资料,其中属敦煌乐舞壁画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绘制最精。在这千年营造的洞窟中,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乐舞壁画从特定地角度反映出了当时的乐舞生活,这对研究古代不同时期的乐器形制、乐队演奏组合形式以及整体的乐舞表现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此次会议成功召开,圆满闭幕,并实现了音乐考古研究学术意义上的凿空通隔。在历史与现实的多向交流进程中,与会学者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到横跨欧亚的丝路使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彼此相互依存,形成了有多种内在联系的整体。其共同关注和积极实践的重大命题开启丝绸之路音乐学术探讨求索的新视角、新途径和新方法。会议期间,丝路沿线多家博物馆共同商定,启动丝绸之路音乐文物联展等合作意向。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沙武田博士作《一幅珍贵的唐长安夜间乐舞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