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末丑演尽世间百态,喜怒哀乐演绎河南风流”——7月14日至29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承办的“向祖国汇报——河南省优秀舞台剧目北京展演月”让京城戏迷感受、欣赏了中原戏曲之花的灿烂绽放。
河南豫剧院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李金枝五大豫剧艺术名家精湛的表演艺术博得了满堂彩。该院为观众带来了豫剧的饕餮盛宴:包括《魏敬夫人》、《五世请缨》、《程婴救孤》、《泪洒相思地》、《破洪州》、《白蛇传》、《焦裕禄》、《刘青霞》8台豫剧大戏。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在河南大地上坚守着京剧艺术,上演的新编历史剧《刘伯温》等两台京剧演出,舞台面貌整体呈现一股新锐之气,红红火火。舞台艺术一直成为“文明河南”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此次展演月的圆满成功,展示了河南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收获了京城专家和观众们对“河南戏剧现象”更多认识和赞赏。
乡音豫韵动京城
刘天增
七月流火,清风拂面,“向祖国汇报——河南省优秀舞台剧目北京展演月”唱响长安大戏院,为盛夏酷暑的首都带来几许清爽,给广大戏迷朋友特别是豫剧“粉丝”带来赏心悦目的视听盛筵和艺术享受。河南豫剧院率4支团队轮番亮相,连续8天上演8台大戏,展示了河南豫剧队伍的强大实力,代表了当今豫剧艺术的较高水准。
面对信息时代给地方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2013年重新组建的河南豫剧院以继往开来的信念与胆魄,肩负起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向祖国汇报”是这个刚刚新建一年的文化团队献给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一份厚礼。8台大戏,有久负盛名的《五世请缨》,有长演不衰的《程婴救孤》,有感人肺腑的《焦裕禄》,有催人泪下的《泪洒相思地》,有新创新排的《魏敬夫人》、《刘青霞》,有旧体新裁的《破洪州》、《白蛇传》,古今文武、异彩纷呈。演出阵容空前强大,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李金枝诸名家风云际会,吴素真、朱旭光等新秀脱颖而出,其他角色乃至龙套也都认真敬业、一丝不苟,加之剧本的锤炼,导演的匠心,优美的音乐设计,和谐的乐队伴奏,写意、洗练的舞美,烘托、点睛的灯光,水乳交融地完成了剧目的整体呈现。一连8天,场场座无虚席、时时掌声雷动、谢幕久久不散、出门津津乐道,这样的演出盛况,多年来不多见。留心的观众还注意到,3台近年来新创作的剧目的主人公,从盛唐时期以古稀耄耋高龄开漳治闽的魏敬夫人,到清末民初投身时代大潮的巾帼英雄刘青霞,再到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公仆楷模焦裕禄,都是中原大地这片沃土养育或在这片沃土上鞠躬尽瘁的志士仁人。创作者们深情的目光聚焦在脚下的这片沃土上,他们以自己呕心沥血的艺术创作,为弘扬博大厚重的中原文化、打造诚朴坚韧的河南人形象而默默地尽心竭力。这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与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相对于根深底厚的河南豫剧院一团、二团、三团,以崭新面目登台亮相的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格外引人注目。青年团是2013年6月河南豫剧院以接收中国戏曲学院2009级本科班24名毕业生为骨干,组建的一支青春团队。这是关乎豫剧艺术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这株新苗的茁壮成长,全院上下倾尽全力,打造了一批青春版豫剧传统戏。第一部是今年3月进京演出的新版《穆桂英挂帅》,笔者曾前去观看,两位大名鼎鼎的豫剧表演艺术家甘当绿叶映衬红花,院长李树建饰演寇准,院党委书记汪荃珍饰演佘太君,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令人感佩。这次带来的《破洪州》和《白蛇传》也是老树新花,既传递出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青春版《白蛇传》是对被称为“豫剧之母”的祥符调和被誉为“豫剧皇后”的陈素真的一次遥拜。作为陈素真的再传弟子、把师祖之名作为自己之名的青年演员吴素真,经过名师的悉心指点和科班的严格训练,从传统的精髓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唱念做打的艺术功力,以自己的青春气质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把一个情深意切、爱憎分明、赴汤蹈火、忠贞不渝的白娘子表演得酣畅淋漓、感人至深。演出结束时,一位老年观众面对舞台连声高呼“祥符调好”“演得好”,久久不愿离去,表明了豫剧观众对传统的眷恋和对青春的接纳。《破洪州》中扮演穆桂英的朱旭光更是一位年仅21岁,却已有12年艺龄的后起之秀,兼通豫剧、曲剧,主工花旦、青衣,是曲剧名家王秀玲的亲炙弟子、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再传弟子。这次在首都舞台上,以其青春亮丽的艺术形象,演绎出风华正茂的穆桂英的飒爽英姿,博得满堂喝彩,许多观众散场后慨叹:后生可畏,前途无量。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在第二天《白蛇传》的演出中,头天挑大梁唱主角的朱旭光的名字,悄然出现在演员表最后一行龙套“水族”一栏里,这使笔者心头漾起一丝欣慰。“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爱自己心目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己”。瞄准德艺双馨的正路,“咬定青山不放松”地一路走下去,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豫剧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太阳升起红彤彤
——赏析大型豫剧现代戏《焦裕禄》
许 霞
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已深深烙进了人们的心中。《焦裕禄》给我们展现了比以往所有文字记录更鲜活、更逼真的焦裕禄,与其说编者是对一位党的好干部先进事迹的深情刻画,不如说是让诸多党员干部灵魂得到了一次完整的净化洗礼!
编导突出表现了县委书记焦裕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作风。此剧的开场把我们拉进了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冬天,兰考火车站北风怒号、大雪纷飞,口粮不够的灾民肩扛铺盖卷,手挽讨饭篮,蜷曲在冰天雪地之中,刚刚上任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怀着沉痛而复杂的心情耐心地开导灾民。焦裕禄说:“咱们不能光看领导的脸色,也得看看父老乡亲的脸色。”此语一出,台下掌声雷动。这掌声是观众发自内心对正义之声的呼唤。戏剧舞台上展现的焦裕禄显然就是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党的好干部。
当得知瓦窑公社书记韩大刚为争先进向上级部门虚报高产,他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劝导韩大刚:“谎报的背后,将给老百姓再次降临一场灾难。”这一声喊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实事求是、及时纠正错误、痛心疾首的心声。另一个唱段,焦裕禄对女儿低声吟唱:“我知道我这个爸爸没当好。亲人们多受拖累多承担……”跳出了以往豫剧高亢激扬的唱腔设计程式,结合病房之中垂危病人对亲人的临终嘱托之情,既宣泄了主人公内心对亲人无尽的真情实感,也完成了音乐与唱词的完美结合,将剧情进一步推向高潮、推向巅峰。
刚柔相济再现经典魅力
贺宝林
作为“向祖国汇报——河南省优秀舞台剧目北京展演月”的重头戏,河南豫剧院二团于7月16日、17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豫剧经典剧目《程婴救孤》、《泪洒相思地》。两个剧目带给首都观众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有一次次灵魂的洗涤。
《程婴救孤》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剧作家陈涌泉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陈涌泉一改原作忠奸斗争的简单框范,集中展示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表现程婴在绝境之中的不屈与坚韧。
剧中的程婴由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二度梅”获得者李树建饰演。剧中的高潮是真相大白之后,程婴面对孤儿和公主,面对屈辱和伤痕,久压心底的情感如火山般喷发而出。李树建唱中带哭、哭中有诉、诉中含情,将程婴16年育孤的艰辛、失子的痛苦、遭受的唾骂、历经的磨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此情此景,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如果说《程婴救孤》是雷霆万钧的激水湍流,呈现出的是一种壮美,那么《泪洒相思地》就是潺潺流淌的清溪幽泉,呈现出的是一种优美。
《泪洒相思地》的故事源于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王娇鸾百年长恨》,讲述了县令之女王怜娟与苏州书生张青云在花园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张青云回家后为谋前程背弃怜娟,又与吏部尚书之女成婚。怜娟怀有身孕后,被父推入西湖,被渔婆救起后到苏州寻亲,张青云拒绝相认,并将怜娟逐出家门,最后怜娟悲愤而死。
剧中的王怜娟由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河南豫剧院二团副团长李金枝饰演。《泪洒相思地》是李金枝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豫剧的特点是奔放豪迈、高亢明亮,如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但李金枝的唱腔表演在阳刚大气之中又具有细腻柔美、委婉缠绵的一面,形成了她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的艺术个性。李金枝在演唱核心唱段时,唱腔如泣如诉、凄婉动人,表演真切自然、形神兼备,让观众无不为之潸然泪下,为豫剧增添了另外一种色彩和神韵。
一代女杰“中国梦”的诗意表达
——评大型原创豫剧《刘青霞》
侯耀忠
河南豫剧院三团排演的大型原创豫剧《刘青霞》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时期,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代女杰刘青霞的崇高形象。该剧立足于对历史人物的现代解读。
该剧着重在4个层面呈现出人物独有的光彩和人格魅力。一是舍弃“一品夫人”,走近底层民众。一个拥有万贯家产的贵妇人,基于她的一颗善良的心,基于她对底层民众的同情和亲近,同时也基于她对富豪和权贵们的愤慨与决裂,毅然从狭隘的家族意识中转移到了关爱民众、关心社会。剧中刘青霞的饰演者汪荃珍,以自己的学养、气质和舞台积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品味、有性情、有亮色的人物形象。
剧中人物的第二个亮点,就是舍弃安逸生活,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刘青霞由一个关爱民众的人,走向一个胸怀天下,关心民族前途命运的革命者。她仰慕革命党人秋瑾,信奉三民主义,聆听孙中山先生的教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懂得只有推翻封建专制,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能振兴,民众才能摆脱水深火热。
剧中人物的第三个亮点,就是舍弃全部家产,资助武装起义。她在历经艰难和困苦中,完成了由一个革命者向革命家的转变。随之,她以一个革命家的胆识和谋略,兴办教育、创办刊物、参与组建同盟会河南分社、筹划和资助武装起义等,与爱恋中的革命党人章钟端在狱中相会。一幕幕场景,就像一幅幅人物画,构图严谨,笔墨洒脱,浓淡相宜。
剧中人物的第四个亮点,就是主人公与革命党人章钟端相依相伴,永不分离。刘青霞与爱恋之人章钟端,以斗蓬作为情感的载体,时而相拥相依,时而若即若离,时而大开大合,喻示着两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肝胆相照、视死如归。
《魏敬夫人》的角色塑造
贾惠军
大型新编历史剧《魏敬夫人》是文化部、河南省打造的重点地方剧目,它反映了唐高宗年间,开国元勋魏敬夫人带领陈政、陈元光为代表的中原58姓府兵平定闽越叛乱,为维护国家统一与长治久安,民族团结与和睦发展,促进中原文化的播迁与闽越文化融合做出的历史贡献。
豫剧常派传人、河南戏剧的领军人物——王惠饰演的魏敬夫人的全新形象,大气磅礴、沧桑厚重、震撼心灵。优秀的剧本、精心的编排与音乐唱腔设计,跌宕起伏的剧情变化,新颖的舞美与声光电呈现结合舞台调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立体舞台效果。
《魏敬夫人》与《五世请缨》的开场异曲同工,悲剧的喜剧呈现、相反相成的形式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王惠饰演的魏敬夫人“为什么心头一颤浑身冷”唱段,舞台上时空转换,悲喜交集中的激烈冲突更富张力,魏敬夫人强忍悲痛、沉着坚韧的外表下,情感的波涛随着唱词与剧情的起伏抑扬顿挫、令人动容。魏敬夫人“我的儿莫为娘忧心太重”唱段与伴唱,表现了魏敬夫人报效国家,即将踏上平定叛乱、不知归期的漫漫征程,抒发了魏敬与将士们关山万里写春秋的壮志豪情。
在三子皆丧、极端危困的情势下,魏敬夫人强忍撕心裂肺之痛,亲自挂帅。“扶灵牌望苍穹心儿颤抖”唱段无疑是全剧最经典感人的唱段,可谓字字血、声声泪。魏敬夫人一次次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可谓心如刀绞、肝肠寸断。王惠的演唱悲痛凄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开始是气息压抑着吟唱、诉说,随着情感的起伏,泪水和着苦水把内心的痛苦、悲愤、郁结一股脑儿全部倾泻出来,表演“让为娘百年后见了恁爹咋开口哇,让为娘清明祭扫不敢上坟头”唱段时,观众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泪眼模糊,台下早已哭声、啜泣声一片。
打造经典人物的经典唱段是时代赋予艺术创作的高标准、严要求,《魏敬夫人》在这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反复锤炼并取得成效。王惠饰演的魏敬夫人既通俗又具有高度的神话传奇性,既熟悉亲切又具有历史的新颖独特性。
前进中的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
张永和
说到河南,很多人知道那里有豫剧、曲剧,甚至能叫出几位豫剧名家的名字,如常香玉、马金凤。而对于河南的京剧,不仅北京的观众,就是河南本地的观众也知之甚少。河南的京剧究竟唱得怎么样?
令人欣喜的是,在河南京剧艺术中心演出过程中,大剧院里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表明青年演员们基本上得到了名家和戏迷的认可。这些年轻的演员虽然还比较稚嫩,但他们那种拼搏的精神、不甘人后的毅力,不分角色大小、不分名次前后,在通力合作中充分体现出的“一棵菜”精神,传承了梨园行的优秀传统。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的前身是1945年8月成立的冀鲁豫军区领导下的民友剧社。新中国成立后,剧社划归地方,定名河南省京剧团,2003年更名为河南省京剧院,2012年又改名为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这个团体在近70年的历史里,始终在河南大地上顽强地坚守着京剧艺术。
这几年,河南的京剧人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未曾停歇他们前进的脚步,愈加努力向上。剧院团领导着力培养青年演员,为他们创造演出条件,让他们挑重担、担纲主演,这无疑是非常有远见的战略部署。
先说折子戏演出,由青年演员张峰、曹建红、杲翔和杨双赫担纲主演的《闹天宫》、《罢宴》、《小宴》和《大登殿》,可谓武戏精纯、文戏不凡,舞台面貌整体呈现着一股新锐之气,红红火火,迎面扑来。
再说新编历史剧《刘伯温》,它是近年来基础较好的一出新戏。首先是选材好。刘伯温是明朝建国初期的贤臣良吏,又是一个传奇人物。以他入戏,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和认知。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本剧在刘伯温众多事件当中,选择了一件可以与当下紧密呼应的事件作为中心情节,层层展开:刘伯温作为御史中丞,也就是今天的高检高法领导,在处理一桩贪腐大案上面临着生与死、情与法、进与退、取与舍的大搏斗,将人物置于漩涡的中心,戏剧冲突尖锐。青年演员邢鹏远扮演的刘伯温,台风潇洒,基本功扎实,学言派而根据自己的条件化言派,演行当而又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个有勇有谋、襟怀坦荡的良臣贤相。老演员郑凤琴扮演的刘夫人,嗓音不高却别有韵味,动作不激烈却处处吻合人物风范。杨双赫扮演的朱元璋,虽然戏份不多,但唱念考究,把这一封建帝王的多侧面性格曲曲传出。其他角色,如宫寿林扮演的李善长、毕平胜扮演的胡惟庸也得到了很好的塑造。
当然,一出成功新戏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希望剧院再接再厉,作为一个专业京剧演出团体,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必须要有几位全国叫得响的名角,要有几出自己创排首演的好戏,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才能让同行们心服口服,才能为振兴京剧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