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关注】倾听民俗学家倪宝诚的心中愿景

2014/7/18 15:00:09 点击数: 【字体:

    现年80岁的倪宝诚退休前是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部主任、研究员,曾被文化部授予“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被业界誉为河南民间艺术研究的先觉者和先行者, 河南民间文化研究的活字典和一眼文化的深井。日前,记者与倪宝诚先生相约访谈,倪老把地点选在花园路省群众艺术馆家属楼,那里存放着他大半辈子从各地收集来的民俗藏品。

    在倪先生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新著《倪宝诚文集》送给记者。倪先生说,这是自己一生民俗研究的结晶,是自己在病床上艰难完成的。“当时生病后,心里很急。心想我要是不在了,这些民俗藏品咋办?没有人能解释得了。这是我花费一生的时间和精力,花去了一半工资所做的事,所以病情稍为好转,就不顾休息,在病床上编辑整理这本书,期待为这一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半个世纪以来,倪宝诚为中原民间美术的发掘、整理、收集、研究,跑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至今仍深感事业永无尽头。倪先生虽然年老体弱,但谈起一生所从事的民俗文化事业,精神大增。他打开话匣:“目前有个愿望,就是想把自己近一生的藏品找一个好的去处,想尽快完成这个心愿,最好捐给官方,办个民俗博物馆。我希望更多人看到这些东西,它们是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原的根文化。”

    “我不知能活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三两年,我想抓紧办这个事。现在身体能是这个样子,也是内心的愿望在支撑着我。”

    【收藏世界】近万件藏品,呈现深厚的中原民俗文化

    倪宝诚打开他那近30平方米的套间,色彩丰富的各种民俗工艺品琳琅满目地呈现在眼前,形同一个小型的展览室。这近万件民间工艺品是他数十年来从全省各地的乡村收集过来的。有木版年画、民间陶瓷、刺绣、各种民间玩具、剪纸、泥塑、木雕、石雕等,类别丰富之极,就连那些早已失传的纺线锺、油灯盏、抽水烟用的竹烟袋和民间舀汤用的木勺也从不漏掉。

    它们挤挤挨挨,表情丰富,朴拙憨厚。没有珠光宝气,也缺少富丽堂皇,然而,这些看上去极为平凡的物件,却为世人展示出一个想象丰富、奇异、浪漫的中原乡土艺术世界,令人陶醉。记者拿起一个木制猴子玩具,随着手劲的大小,猴子一下“活”了起来!在横杆上做出各种不同的翻滚动作,有趣极了。“这是原生态的农村玩具,反映了乡土中的民间智慧。”倪宝诚说。

    在倪宝诚眼里,这一屋子出自民间艺人手里的“玩物”,仿佛赋了灵魂,它们身上流传着神奇的民间传说,有着中原根文化的源头和印证。浚县大伾山、淮阳县是倪宝诚经常去的地方。挤庙会、访艺人是他每次浚县之行的功课。他通过田野调查考证了黑色文化的历史遗存。

    “你看这些淮阳泥泥狗,从中可以追溯到我们民族中的黑色文化。尚黑是中华民族原始图腾观念的产物,黑色是本色、正色。夏代人尚黑,帝王穿黑袍,春秋战国都以黑为主。时至今日,农村的老年人仍保留着外穿黑袄,内穿红衣的传统习俗。尚黑的上古遗风,在淮阳地区表现得格外突出。‘泥泥狗’用黑色垫底,完全沿袭了古代尚黑的理念。”

    “淮阳泥泥狗其实就是生殖崇拜,上面的纹饰,是女性生殖的符号,现在看来,它们是更具学术价值的活性史料、活文物。”

    “这些彩绘纹饰各异的泥咕咕,以斑鸠鸟的叫声取名,是一种鸟俗信仰,源于史前人之初时代的精灵崇拜与生殖崇拜,也与民间的求子习俗有关。它和泥泥狗一样是中原文化根文化的一部分。”

    倪先生接着讲,淮阳的集会上除泥泥狗外,还大量卖埙。埙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了,是部落联络工具,到后来,变成玩具和乐具。这些都给民俗研究提供了佐证。

    他指着一个貌不惊人的灰黑色的罐子说,“这个盛油盐的牛头罐,是我在平顶山开会时,在一个卖凉粉的摊主那儿发现的。我到商店买了一个很大的漂亮的罐子,与摊主交换,摊主同意了。民窑的瓷罐,非常可爱,像人一样朴实。这是它可贵的品格。”倪宝诚说,研究民俗文化,就是追求它的“真善美”。这是他审美的标准和理念。

    【“民俗往来”】背着案板前来造访的日本收藏家

    倪宝诚原来是搞绘画的,最初只是抱着从民俗工艺品中猎取东方元素、改变绘画风格的心理来学习民俗的,但当他一旦深入这座宝藏,便彻底被民间美术的魅力征服了,干脆不再画画了,义无反顾地转向了民俗方向,并伴随自己一生。

    倪宝诚与我省著名画家陈天然等是同时代美术工作者。40年前就与倪宝诚相识的马国强说,如果他坚持在绘画方面发展,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卓然大家。1985年,倪宝诚组建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从此放下画笔,扎入民间美术这口深井,这一举动使他日后成为中原民间美术和民间文化研究的开拓者。

    倪宝诚走上工作岗位后,搞起了田野调查,多数时间都在农村。他遍访中原艺人,与艺人交朋友,搜寻即将从人们身边悄悄逝去的民间美术精品,并写下了大量研究文章,向外推介中原民俗文化,在《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台湾媒体等发表了大量文章。他的研究引起国内外民俗学家的注意。倪宝诚说,他至少接待过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有的是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有的是专家学者,也有慕名而来的民间文化爱好者。长年的走村串乡,深入民间,倪宝诚与许多老艺人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家里成了他们的驻郑联络处,大锅面条不断。他尽力为很多为基本生存而奔波的民间艺人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1984年,我迎来了一位来自日本的民俗学者、收藏家上岛亮,我陪他到浚县、淮阳、开封搜集民间泥玩具和木版年画。他在刊物上看到我写的文章,认为只有找到‘倪宝诚’才能接触中原民俗,就通过他的学生打听到我家里。”

    “他一进门吓我一跳,只见他用绳子背着一个大案板,手里还握着一把菜刀。中国人哪有这样的?原来在日本有这样的民俗,意思是要留在我家吃住下来,像在自家一样。就等于咱们这儿走亲戚买两块里脊肉,肥油要多。老百姓以‘食为天’,日本也不例外。上岛亮临走还带了油条,说回去也让老婆尝尝这种中国美食。”“案板到现在还用着呢,很好使。”倪宝诚说。

    倪宝诚上世纪80年代末接待法国朋友多次,他们一到中国,就迷上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以及灵宝、陕县一带的民间刺绣布老虎、面花等,连连赞叹“太捧了”!

    看皮影时,有法国情侣当众拥抱接吻,这让当地老百姓感觉很不舒服。考察团团长苦笑着说,“这是我们国家的民俗,但在这里,不尊重你们国家的民俗了。十分抱歉!”

    法国朋友认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建议要把这些艺人和作坊保护起来,不要失掉它们的风格。

    【民俗是根】“老祖辈传下来的东西,是个圣物”

    “民俗是根的文化。为什么几千年过去了,我国依然是文明古国,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倪宝诚讲,文革时过春节不让贴门神。倪宝诚当时到山里检查工作,发现老百姓晚上偷偷贴。大队领导也装作没看见。老百姓私下说,不让我贴门神,不让我敬天、敬地、敬神、敬父母,是办不到的。

    “没有信仰和历史的民族就等于没有根的一棵树,没有家的一个人。没有这棵树,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会飘零、失落、沦丧。有了这个根,这个大树就会‘养活’我们子子孙孙。山民们的做法不是背叛,恰恰是忠诚,这是我几十年来的经验。”

    淮阳泥塑艺术家李修身先生曾对倪宝诚说过一句话,“老祖辈传下来的泥泥狗,是个圣物。”倪宝诚也的确把它们当作圣物去崇拜,去研究。在他眼中,它们来自民间,源于生活,根植于民俗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树高千丈离不了根,倪宝诚骨子里有着对“根”的依恋和情怀。每当他发现一件优秀的民间艺术品,都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倪老的心愿】建立民俗博物馆,助力郑州申报创意之都

    倪先生虽然80高龄,但为了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他每天都没闲着,讲课、筹备展览、研讨会,样样都不计报酬地义务去做。他说,事业是自己抵抗疾病的潜能力,它可以激活生命力,创造生命的奇迹。

    “我自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把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改革开放前的各类原生态民间艺术作品,分门别类,逐年尽数收集到手,又倍加呵护,完整地保存至今。眼下,中国本土文化受外来时尚文化和商品经济的冲击,民俗观念迅速转化,传统的民间艺术濒临灭绝。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的今天,它们的价值在于为民俗文化的继承发展留下了学习、借鉴的样品。”

    说起来,这一屋子的藏品是倪老的最爱,倪老的骄傲,也是他的心事所在。倪老谈道:“目前有个愿望,就是想把自己大半生的藏品找一个好的去处,尽快完成这个心愿。”

    “几年前,我省的两个高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先后都表示过,要收藏这些宝贝,我听了很高兴,能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原的民俗文化,了解我们民族的根文化,太有意义了。”

    “谁知一拖再拖,都说是在申报经费,要耐心等待。一等再等,好多年过去了。”谈起这些开头热后来冷的事,倪老有些不快。

    访谈中,市群艺馆非遗办主任赵利涛介绍,现在郑州市正准备申办创意城市网络之都。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是一张覆盖全球的网络,一旦申都成功等于加入了国际高端俱乐部,入选城市可以分享全球文化创意经验。通过搭建这座桥梁,可以使郑州走出去学习到国际上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也使更多人看到一个与创意、文化有关的郑州。目前我国杭州已申报成功,成为手工业和民间艺术之都。赵利涛主任透露,目前郑州市根据自身条件,正在准备申报手工业和民间艺术之都。而创建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博物馆。如果能拥有倪老的民俗藏品,则为郑州申都添上耀眼绚丽的一笔。

    倪老谈道,他曾被邀参加了郑州申都这个会议,对郑州这个创意非常肯定。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为中原民俗文化多做点事情。

    采访中,记者得知新乡一个企业家有意收购倪老的所有藏品,现正在建一个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如果事实成真,将对郑州市申都是一个损失。倪老则表示,“虽然新乡方面在与我谈,但郑州申都毕竟是政府的大事,如果郑州需要,必定优先考虑郑州。官方毕竟与民办不同,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东西,它们是民俗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原的根文化。”

    “藏品到展厅不是一摆了之,还有许多文案工作要做。我不知能活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三两年,我想抓紧办这个事。现在身体能是这个样子,也是自己想做的事在支撑着。”倪老的目光透着忧虑,布满沧桑的脸上写满了知识分子的“忧患与担当”。

    倪宝诚语录

   ●泥泥狗后继乏人,我很忧心。

    ●民俗收藏与文物鉴赏是一样的,也要独具慧眼。

    ●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宣告了农耕时代结束,民俗手工艺品也随之慢慢消失,民俗就成了文物了,之后就会成为“古代民俗”。

    ●现在收藏还来得及,赶快去!哪儿落后到哪儿去,目前还可以收集大量民俗工艺。

    ●中国梦的核心是维护最优良的文化、道德、人伦,诚信、爱国、爱家、人与人之间的大爱,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没有现代文化、现代理念的国家,不可能是先进民族的国家。

    ●变是永远的。既要传承,又不要保守,但不要固执不变。

    ●我研究民俗,是全面、立体地研究。要建立开放式的博物馆,而不只是把它们当文物、古董,让孩子们懂得历史,让他们知道哪些需要改进、创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2014-07-18)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