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倾百万家财 解6000年前彩陶之谜——一个仰韶遗址农民的文化守望

2014/7/17 17:23:02 点击数: 【字体: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5日电(记者罗辉、林嵬、双瑞)“老祖宗留下这么漂亮的彩陶,我能复原工艺吗?”14年前,生活在仰韶遗址的农民杨拴朝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从上游奔腾而来的黄河,流经以丘陵为主要地貌的河南省渑池县时水势已渐平缓。1921年,距今约5000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在当地仰韶村被发现并命名,因证明了中国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和文化而广受瞩目。

    杨拴朝就出生在附近的南村乡柏树村,童年时期经常在黄河边捡到彩陶碎片,唯一的用途是拿来打水漂玩。直到30多岁,他才明白这些碎片与他隔着几千年的沧桑岁月,而他脚下所踩的土地,有着多么绚烂厚重的文明需要人传承。

    “那时候考虑得简单了,想着陶器能有多复杂啊,制陶师傅们不是天天做盆儿啊罐儿啊的?”复原仰韶彩陶工艺的念头初起时,他完全不曾预料自己将走上怎样艰辛漫长的路。

    2000年,杨拴朝就地挖了土窑,烧遍方圆十公里内的各种土质。从800℃到1050℃,每10℃一格,各种窑温他试过无数遍。4年后,合适的原材料陶土终于水落石出。

    杨拴朝高中都没有读完,为破解仰韶彩陶的密码,他看书学习,请教考古专家,硬生生从“土得掉渣的农民”修炼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甚至撰写论文,创造性地提出“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圆点纹饰是指纹”一说。

    研究彩陶复原工艺的数年间,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妻子打理的饭馆,利润也多变成了一窑又一窑烧坏的彩陶。山穷水尽时,他贷款近百万元,亲戚朋友借遍了,银行利息还不上,孩子问“为啥我们日子过得这么紧张”。

    “亲戚都说我不正干,见面躲着走。”杨拴朝不愿回忆那十多年的生活,“心力交瘁,觉得对不起家人,有点活不下去了。”他想过退却,但一种模模糊糊的守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却始终萦绕在心头。

    此前,附近村庄因小浪底工程整村搬迁,他不仅拍下7000多张如今看来充满怀旧气息的生活画面,还倾尽百万家财抢救出大量匾额、家具、农具等民俗实物。

    “全村三四百口人整装待发,突然扑通对着黄河跪下,说以后再也看不到生养的地方了。”这故土难舍的一幕深深震撼了听着黄河涛声长大的杨拴朝,“能不能把移民带不走的风土人情留下来,给子孙留个念想?”

    正是在走村串巷收集民俗实物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在仰韶的考古专家,并邂逅了仰韶彩陶,从此眼睛被一种更灿烂的文化所照亮和吸引。

    2007年,杨拴朝成功烧制出第一批彩陶作品。曲腹碗、曲腹盆、小口尖底瓶、双连壶,古老的彩陶艺术在他手中焕发出新的神采,让人真切感受到文明的活力。

    如今,他烧制的彩陶艺术品不仅作为中国文化符号远销英国、瑞典等多国,还在茶具等生活用具上寻求突破。杨拴朝希望,仰韶文化能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曾经想过退却,但想到仰韶文化能在我这里得到传承发展,感到还是值了!”杨拴朝用前半生诠释了一场普通人关于守望和传承的文化苦旅,谈及未来仍不改初衷,“有幸生在仰韶遗址,传播仰韶文化是我一生的使命。”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2014-07-15)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