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河南 >> 浏览文章

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城镇化建设与保护文物两不牺牲

2014/6/23 10:27:36 点击数: 【字体:

人民网郑州6月23日专电(记者慎志远 通讯员陈波 彭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可在今日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文化遗产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怎样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民群众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如何守护好文化遗产这个“根?”、“我们坚决不能让薪火相传的文明之火在我们手中熄灭,坚决不能让文明的链条被我们用现代的生产工具斩断!”21日上午,在郑州召开的驻豫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汇报座谈会上,“城镇化建设与保护文物‘两不牺牲’”成为代表们的一致呼声。

中国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和优美宜人的城乡传统风貌,然而,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让地下蕴藏的“秘密宝库”遭到了破坏,许多城乡传统历史风貌正在逐步消失。带着心系发展、情牵文化、忠诚履职的情怀,18日---20日,40多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冒着酷暑,走村串巷,寻访了郑韩故城、荥阳汉霸二王城、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等20处古遗址及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封建科举考试结束的地方就在我们河大校园内,单单那个考棚就可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被拆掉了,在文物保护中,我们也犯过错误。”全国人大代表关爱和惋惜的说,我们要保护好文化遗址,因为它是世界上独特的,唯一的,而我们也只有依靠这些文化遗址,才能把我们5000年的文明史真正的由碎片化转为系统化,当然,如果要把河南所有的遗址都保护起来的话,现代人就没法居住了,我们怎样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我们的文化选择,有充分长远的眼光和考虑,是我们当下所要思考的任务。

据悉,经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全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其中河南就有6551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 全国人大代表杨丽萍说,“近年来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有所加强,但重经济轻文化、重开发轻遗产、重建设轻保护的情况依然存在。尤其在新城镇开发、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对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等未能妥善保护。一些古村名、古镇名、古街名消失,相关“历史文化信息附着的遗迹荡然无存”。

如何让文化遗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摒弃冲突相得益彰?杨丽萍充满深情的举例:我们这次调研去的渑池县明代古建筑群保护最好的村落——赵沟古村,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村内石巷、石板路纵横交错、蜿蜒迂回;石屋、石墙、顺势而建,虚实藏露;石碾、石磨、石臼呼应顾盼,错落有致;古庙、古祠、古宅古朴典雅,别具风姿。

这样原汁原味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杨丽萍说:“像赵沟村这样的历史文化名村,要延续这里原住居民固定的生活方式,尽量不搬迁,完善水、电、基础设施等,使这里的原住居民既能对文物进行保护,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使这些有历史意义的名镇名村能够很好的保护起来。”

“郑州商城遗址的保护就特别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说,郑州商城遗址与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城市文化公园的建设相结合,老百姓既有休闲的地方,又增加了绿地的面积,同时也自然地把古城墙保护了起来。”他建议,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一定要与城市建设、土地、重点项目的规划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当然,各级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资金投入十分必要。

全国人大代表白红战说,国务院已经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之一,中央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应该向中原地区有所倾斜,地方政府也应该在搞好配套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进度,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成为城乡建设中的新亮点。

“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要从娃娃抓起!”全国人大代表徐筱芗建议,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进校园十分必要,她建议学校的历史老师和语文老师要担当起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点燃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和兴趣,使之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接班人。

“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发展的财富、资源和优势,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卫说, “我们看了祭伯城遗址,现在郑州有一条祭城路,还有没有开发的遗址在下面,现实中,我们确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严重的摧毁了祭城的大部分遗址,这都是历史教训,非常痛心。”

去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上强调:“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无数人听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而热泪盈眶,河南是文化遗产大省,有6万多处文物古迹,我们脚下的土地绝不是一座无足轻重的小州小县,而是需要我们去破译、保护、传承的历史文化宝库。

为保护和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国家制定了《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河南也制定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张大卫说:“恢复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河南人民的责任!”。他建议要科学规划,确保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统一,要合理保护适度开发利用传统村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执法检查,发挥好人大的监督职能,确保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法规落到实处。

“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课题任重而道远。代表们表示,虽然城镇化进程中的钢筋水泥“以惊人的速度”让我们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但是钢筋水泥下淹没的“历史”却是支撑我们前进的一个个鲜活的字典,它们安静的等待我们去发现、重读、保护,并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网(2014-06-23)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