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至4月10日,由文化部艺术司、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和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豫剧节在河南郑州举行。为期11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11个省(区)的18家豫剧团为郑州百姓献上了18台剧目、34场演出。豫剧节不仅成为技艺比拼的舞台,更成为豫剧人交流的盛会。
“多味儿”豫剧轮番上阵
4月6日,由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豫剧团体四川省豫剧团带来的《父亲》在郑州铁路文化宫上演。这部戏以“孝”文化为主题,塑造了大山里勤劳善良的父亲形象。四川省豫剧团负责人表示,这部戏在雅、细、精、深等方面下了大工夫,四川演员凭着特有的“麻辣味儿”,将父亲的豪情和率真演绎得很到位,让河南观众感受了四川豫剧的魅力。
由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与河南金凤凰豫剧团联手打造的豫剧《杨开慧》4月7日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剧中的毛泽东和杨开慧在舞台上用河南话谈革命、寻真理,让现场的河南观众颇有亲切感。青年观众李小姐观看演出后说:“不知道他们两人的爱情还有那么多凄婉的故事,觉得杨开慧真的很刚强,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豫剧节期间,“台湾味道”更让戏迷们惊喜。4月10日,台湾豫剧团带来的新编历史剧《刘姥姥》作为压轴大戏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演出。台湾豫剧团曾三度到河南演出,成立60年来,足迹遍及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刘姥姥》出自台湾知名编剧刘慧芬之手。
此外,“苏味儿”豫剧《红楼梦》、“新疆味儿”豫剧《天山人家》等颇具地方色彩的豫剧也轮番上阵;加工提高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纷纷登场;常派、马派、桑派等流派同台竞技。参演队伍中,既有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的老一辈实力派表演艺术家,也有年轻的豫剧苗子,老中青三代演员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
观众没看过瘾提建议
本届豫剧节不仅是豫剧的盛会,还是人民的节日。为突出豫剧节的公益性,让更多戏迷能到现场观看演出,第三届中国豫剧节所有演出剧目均实行低票价,并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推出了公益票。此外,新增的网上跟帖抢票活动也吸引了很多“拇指族”。据负责发放网站抢票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场赠票5分钟内就被抢光了。
网友宋先生在看过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带来的《芝麻官下江南》后,在微博中写道:“《芝麻官下江南》的台词很搞笑,虽然是古装剧,却穿越到了现实中。比如,同志、群众路线、走基层、苍蝇老虎一起打等现代词语的出现,让我好几次都笑得肚子疼。但是,细想其中的一些台词,虽然搞笑,却引人深思。比如,不管大官小官,能为人民办事就是好官,当官就是要为人民抬轿子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在豫剧节的11天里,3万余名观众在剧场观看了演出,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收听收看的观众更是不计其数。已经退休的张大爷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是个资深戏迷。在看完郑州市豫剧院表演的《琵琶记》之后,他告诉记者:“这部戏批判了封建的三纲五常的思想,内容引人深思。另外,新一代的豫剧演员太棒了,实力强,了不起。”
也有观众由于没有看过瘾,对豫剧节提出了建议。赵先生说:“每台剧目仅仅演出一两场太少了,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希望主办方能安排演出团体深入到戏迷中,比如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到广场、社区、学校演出,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让年轻人体会豫剧的魅力。”
彰显豫剧旺盛生命力
4月10日晚,“千树万树梨花开——第三届中国豫剧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河南电视台演播厅举行。经过豫剧节组委会评选,台湾豫剧团获得中国豫剧发展贡献奖;河南豫剧院一团的《魏敬夫人》、山东梆子剧院的《圣水河的月亮》、山西省长治市豫剧团的《吴琠晋京》等5台剧目获得优秀剧目奖;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的《琵琶记》、河北省邯郸市东风剧团的《打金枝》等12台剧目获得剧目奖;河南豫剧院一团的王惠、山西省长治市豫剧团的李继梅、湖北省豫剧团的罗松敏等15人获得优秀表演奖;河南省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的杜婉婉、山西省长治市豫剧团的刘秋霞、湖北省豫剧团的冯春苗等11人获得优秀青年演员表演奖。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吴亚明表示,此次参赛或展演的18台剧目,充分彰显了豫剧的剧种特色和新时期豫剧所具有的旺盛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一大批优秀豫剧演员唱做俱佳、声情并茂的表演,更是显现了全国豫剧演员的不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