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青年军精彩演绎《穆桂英挂帅》。 李燕摄
成立才短短半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豫剧本科生组成的河南豫剧院青年团就在京城戏曲舞台风光露脸,这些豫剧青年军让我省戏曲界同行刮目相看。
“这一系列演出对这批年轻人来说意义深远。演出中,他们展示了成绩,也暴露了问题,对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也为如何培养豫剧人才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3月8日,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结束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演出后,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
豫剧青年军惊艳亮相
3月8日,在看完由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演出的新版豫剧《穆桂英挂帅》后,京城资深戏迷杨苍生对记者说:“别以为只有影视剧需要青春靓丽的演员,戏曲同样需要。过去总觉得京剧演员扮相漂亮,这回看了河南打造的‘青春版穆桂英’,感觉演员倍儿漂亮!”
此类评价在3月1日至3日在郑州举行的“传统剧目展演”中也不断出现。为期3天的展演中,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演员们连演7场大戏。古装大戏《寻儿记》、《宇宙锋》、《五女拜寿》、《破洪州》以及折子戏专场让省会戏迷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年轻人的冲劲。戏迷张武芳说:“年轻人声音清脆,扮相漂亮,真是看得清爽,听得过瘾。”
作为演员队队长的李多伟很自信。他说,经过4年本科学习,同学们不仅演技有了较大提高,而且文化层次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演员有了越来越浓的“学院派”气息。
缺的是舞台经验
在对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演员厚爱有加的同时,无论是观众还是豫剧院的指导老师,都对他们寄予厚望,要求颇高。在3天的展演过程中,每次演出完毕,都有热心戏迷向演员们指出他们看到的小毛病,比如张口换气的地方太明显,念白吐字需要多练习等,而高玉秋、王希玲、李树建、贾文龙等指导老师更是手把手地帮助演员改正不足。
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认为,尽管演员们在高等院校接受了专业理论学习,但演戏毕竟与上课不同。走出校门,进入院团,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演员们是否还能像在学校那样坚守艺术梦想,把自己的艺术生命献给舞台,是衡量一个演员能否成为名家的重要标准。演出中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没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就有可能演砸。因此,年轻人要想成才,必须经受舞台上的摸爬滚打。
“以文促戏”值得借鉴
长期以来,我省没有一所本科学制的高等戏曲艺术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豫剧专业人才方面缺少必要条件。2009年9月,中国戏曲学院豫剧表演专业本科班正式开班,2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踌躇满志地踏进了中国戏曲教育最高学府,接受马金凤、张宝英、贾廷聚、王希玲、王清芬、冯炳恒、荆华、李金鸿、李维康、刘长瑜、李玉芙等豫剧、京剧界名师、名家的指导。
著名导演张平表示,这些年轻人文化感更强,把京剧、豫剧有机融合,又系统学习了戏剧表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规范的基础上凸显了剧种的个性,成效很显著。
一直致力于打造河南豫剧院
青年团的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表示,戏曲传承和发展要依靠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这支豫剧青年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在演出、评论、宣传、资金等方面需要扶持和帮助。此外,他们还将专门为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打造剧目,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推出一批豫剧的中坚力量。
李树建说,今年河南豫剧院还将与中国戏曲学院联系,争取再次开设豫剧本科班。(原标题:豫剧青年军京城惊艳亮相 三至五年将成豫剧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