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胜街北段,有一院落的旧式大门引起我们的注意。大门上方拱桥一般横跨而过的铁皮上装饰有金属云纹,中间的铁皮葫芦已经有些歪斜。刘海永告诉记者,他手里有一张河南博物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照片,上面“河南博物馆”字样清晰可见,门前有栏杆,还有石狮子把门,军人笔挺地站立门两旁,威严肃穆。
根据照片上那个铁皮葫芦的标志性提醒,我们找到了曾经书写有“河南博物馆”字样横跨大门的拱形铁板,岁月的侵蚀已令拱形铁板锈迹斑斑,上面“河南博物馆”字样虽已不见踪迹,但依稀可以辨别出大门旧时的模样。过大门进了院子,迎面是一排瓦房,被分割成多家。再往里面走,豁然开朗,竟然还有高楼。原河南博物馆被分成了家属区和办公区两部分,当年的河南博物馆文物仓库现在属于开封市豫剧院。
刘海永介绍说:“1923年年底,河南省当局就开始酝酿筹建博物馆之事。主要原因是1923年8月25日,新郑绅士李锐在凿井时,发现一批珍贵文物,有青铜器莲鹤方壶、王子婴瓷炉、编钟等。从1924年至1926年,河南省教育厅着手寻找博物馆馆址,但因经费短缺没有办成。1927年6月,冯玉祥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时候,对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特别重视。1927年7月起,河南省又着手筹建河南博物馆,1928年5月建成后命名为‘河南民族博物馆’。”
河南民族博物馆开始举办展览的时候,曾展出中外民族塑像百余具,参观人数达75万人次,轰动开封城。1930年12月1日,河南民族博物馆改名为河南博物馆,占地10余亩,有楼房4所,分为陈列室、动物研究室、植物研究室、绘画工作室、古物研究室等。
刘海永告诉记者,关百益任馆长期间,河南博物馆各项建设蓬勃发展。1935年至1936年,该馆部分藏品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受到中外人士的赞赏。由此,河南文物在国际上崭露头角。1961年,河南博物馆迁到郑州后,旧址成为民居。(原标题:探访河南博物馆旧址——回忆往昔峥嵘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