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级豫剧团的成功之道
2013/12/17 14:44:0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通讯员 徐长剑
“黄土厚,黄河长,老百姓是咱亲爹娘,爹娘高兴儿欢畅,爹娘流泪儿心伤,轻劝擦去爹娘的泪,还你个朗朗乾坤正气高扬。”近日,由河南省商水县豫剧艺术中心编排的现代豫剧《天职》结束了为期10天的江南之行回到河南商水。此次江南之行,《天职》以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艺术感染力,打动了当地观众。
在河南省县级剧团普遍生存不景气的情况下,商水县豫剧艺术中心凭什么能够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江苏海门市人民大剧院、浙江金华剧院等地巡演320余场并场场爆满?这个小小的剧团到底有什么成功的法宝?
巡演赢得掌声
11月25日,浙江金华剧院,在豫剧《天职》演出中,当观众听到“我们党从来是以民为天”“含悲忍泪叫声妈”和“老百姓最可亲”等唱段时,不少人泪流满面。整场演出观众鼓掌30余次,特别是演员唱到“领导是公仆,是人民服务员,时时刻刻要牢记:欺百姓就是欺苍天”时,台下掌声持续了5分钟。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涌上后台,争相和主演江团结、党玉倩合影,还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也有人悄悄为剧团送来了水果。
现代豫剧《天职》以中纪委两次树立的先进标兵、河南省周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正超为原型,以其真实事迹为素材,讴歌了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和勇于担当、秉公执纪的英模形象。72岁的龚老先生和老伴一起来看演出,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太感人了!这部戏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对人民群众满含感情、对违纪现象嫉恶如仇的共产党员形象。这样的戏应该多排、多演,不仅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也能够进一步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党爱国情怀。”
不仅是中老年戏迷,不少年轻人也被该剧深深吸引。“80后”观众陈娟感慨道:“没想到一个县级剧团能够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隽永曼妙的旋律犹如天籁绕梁,让人痴迷陶醉、回味无穷;精辟而有哲理的对白,让人深思。”
小剧团大作为
豫剧《天职》从构思到出笼,历时将近两年,可谓是“好戏多磨”。2010年4月,商水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划创作一部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戏曲精品。说干就干,《天职》最初由周口市剧作家主创,后又邀请上海戏曲界的专家对剧本进行修改,在河南省内演出了百余场,其间边演边改,大大小小修改近百次。2011年底,商水又邀请了国家一级编剧张永和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顾威,对该剧目进行了精雕细琢。该剧先后获得河南省第四届戏剧节演出金奖、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等奖项。
豫剧《天职》改变了一些人对县级剧团的固有观念。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李龙吟在博客中写道:“豫剧《天职》令我大吃一惊。以前我在专业剧团当演员时不知道天高地厚,弟兄们经常出去看戏,看到不满意的戏就说,怎么像县剧团儿似的。看了商水县豫剧团这台戏,颠覆了我对县剧团的不正确认识。”
著名学者阎崇年在《天职》演出专家座谈会上表示:“我不仅为这个戏感动,而且为这个剧团感动。一个县剧团能够推出这么优秀的戏太难了。这个戏为时所需、为势所需,是老百姓愿望和心声的反映,不仅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激发活力
是什么成就了这个县级剧团?商水县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改革,商水县豫剧艺术中心激发生机和活力,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实现了文化艺术和文化经营的良好发展。”
商水县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加大文化扶持力度,用关爱和奖励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努力实现人才工作效益最大化。目前,商水县豫剧艺术中心共有各类艺术人才56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演员13名,新聘大专院校艺术专业毕业生5名。艺术中心先后排演了14台自创剧目,18台改编、移植剧目,10台现代戏,能经常演出的剧目有40余部。
“2012年以前,商水县豫剧团每年演出200余场次,实现收入约40万元。体制改革后,该县成立了商水县豫剧艺术中心,激发了活力,现在每年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演出文艺节目300多场次,开展‘快乐周末广场文化’暨‘一元剧场’活动40多次,实现了年净收入90多万元。”商水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标题:一个县级豫剧团的成功之道)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