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日,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走进京剧艺术最高殿堂梅兰芳剧院。首次晋京表演,一场传统大戏《龙凤呈祥》,一场经典折子戏专场,行当齐全、功底扎实,来自中原大地的京腔京韵,让不少京城老戏迷感到新鲜,“没想到,河南除了豫剧唱得好,京剧唱得也够味儿!”
此次晋京表演的主力,是一批从全国各大戏曲院校毕业、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青年学生,合力为京城戏迷献上一出青春版大戏。他们所在的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一个诞生于1945年、“偏居”在中原大地的国粹老院团,却和这群青年演员一样,“也只是刚刚开始蹒跚起步”。
在昨日召开的研讨会上,李祖铭、刘秀荣、叶鹏等一批到场的京剧名家纷纷唏嘘感慨,京剧生存之艰众所周知,但面对这个在中原大地失落许久的“兄弟”,他们又重新振奋了一把,“豫剧之乡,还能留住京剧的一席之地,有这么一个保存完整的省直院团,并且突破重重困境,从一片‘废墟’中走上梅兰芳大剧院,这让我们都很刮目相看啊!”
强势文化都是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连豫剧、曲剧、越调都曾步履维艰的中原大地,更别说其他剧种了。但文化发展更应该体现在包容性上,多元文化的百花齐放,才能撑起“文化大省”的称号。现实情况也确实有所好转,曾发不下来工资的河南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红旗渠》,不仅取得市场成功,更是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延续了文艺院团“一部剧救活一个团”的神话;由京豫两地专家打造、范军领衔河南曲艺界一批演员创排的话剧《老汤》,也让观众喝上一口带有河南曲艺味道的话剧“鲜汤”;而一向以“小兄弟”自居的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不仅从北京邀来名家一对一拜师求学,更是沉下心来,复排“不是大院团不敢演”的《龙凤呈祥》,狠抓具有地域特色的大戏《五鼠闹东京》。一直鲜有作品亮相的京剧艺术中心,今年两次公演《龙凤呈祥》,演出效果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重振旗鼓的精气神也让河南的京剧迷们振奋不已。
正如研讨会上,张关正对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嘱咐道,“我们希望下次晋京演出,我们不再开口首先想到的是,‘哎呀,真不容易啊’,而是‘哎呀,唱得真好啊’。”而能赋予京剧艺术中心这种底气的,则是来自于我们对多元文化种类的包容与接纳。(原标题:让京剧艺术扎根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