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厘清“文物认养”的权责边界

2017/8/11 17:20:59 点击数: 【字体:

  近日邓海建在《光明日报》发文说,社会力量参与“文物认养”,这固然是一桩公益事件,但如何保障“认养”的初衷不至于跑偏呢?常识告诉我们,公益“认养”有两个需要警惕的结果:一是认而不养,徒有形式。比如植树节“认养”的小树苗,不少地方挂个牌子、交点钱就了事——死活不论,壮瘦不管。二是“认”来发财,暗度陈仓。资本与文保勾兑,圈地成私家别院。此类前车之鉴,并不鲜见。于此而言,厘清“文物认养”的权责边界,是需要公众参与并讨论的大事,在没有共识之前,恐怕不能简单一纸协议了事。
 
  资本应对艺术有敬畏之心
 
  艺术品不同于纯粹的生产制造业,它具有产业和文化双重属性。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近日在《美术报》发文说,艺术品作为精神产品,第一位应该是文化价值。艺术与资本嫁接时双方既要相互依存,又要保持彼此独立,切忌强势的资本压倒性地改造艺术,健康的双方关系,应基于资本对艺术品的敬畏之心,不可以“暴发户”心态摒弃对艺术属性的追求。资本不该对艺术傲慢,有敬畏之心才能让艺术蹁跹成长。否则代价就是市场胜利了,而艺术失败了。
 
  拍卖只愿意做“锦上添花”
 
  什么样的东西才适合拍卖?注册拍卖师季涛说,要记住一句格言:拍卖只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喜欢“雪中送炭”。意思是说,拍卖行不应该去运作没有经历过拍卖市场、没有知名度、报价过高、供过于求或没有明确市场需求的物品,拍卖这些物品相当于“雪中送炭”,费力不讨好,赔本赚吆喝。相反,“锦上添花”则是指那些具有供不应求的稀缺性、拍场上知名度高、质高价低的物品。因此,能否辨别出哪些东西是“雪中炭”,哪些东西是“锦上添花”,是拍卖人以及拍卖行成熟与否的判断标准。
 
  跨界成为艺术品经营的重要方向
 
  近日胡月明说,2017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一是文创产业的全面启动,二是艺术授权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三是当代艺术品将成为市场结构的半壁江山,四是市场征信的混乱局面将有所改善。艺术品市场的消费板块、投资板块、收藏板块藏品的选择空间会越来越大,跨界融合成为艺术品经营的重要方向,让艺术品走进家庭,重视互联网对艺术消费的价值,促进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将进入消费时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