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2017/2/17 17:31:45 点击数: 【字体: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办、国办文件的方式,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特别是传承与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并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意见》全文7000余字,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对包括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以及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等诸多问题诸多方面,都作了比较清晰、系统、具体的论述和部署。作为一位传统文化的研究者,阅读和学习《意见》后,深感振奋、备受鼓舞。

  《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统摄全文的总纲。文件中提到的三个“迫切”,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我理解,这也是准确把握文件精神的重要切入点。

  第一个“迫切”,即“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要针对的是“文化虚无主义”等各种怀疑论和否定论,是对本民族文化应持何种态度和立场的回答。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和现实,使得一些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怀疑甚至否定,一些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习惯于利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来否定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甚至认为只有“连根拔除”,中国才能走向现代文明。但是,且不说文化本身有隐与显之分,就是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也必定有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深刻背景,其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经济上文化上的成功可印证这一点。《意见》直面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怀疑、质疑甚至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的现象和问题,明确提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这就非常明确有力地肯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延续中华文脉、发展社会文明、建设富强国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是对那些鼓吹和盲从“西方文化中心论”的错误论调所进行的一次有力反驳,必将有力引导和增强人们对于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认同自觉和坚定自信。

  第二个“迫切”,即“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针对的是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问题,是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持何种价值取向的回答。中华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儒、道、法、墨、兵等各种思想流派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哲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成就峰出又代有发展。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有其历久弥新的精华所在,也夹杂着一些过时落后的糟粕内容。传承发展什么?如何取舍?对其理解把握既见仁见智也莫衷一是。《意见》在深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将传承发展的内容集中在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方面,以求得对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启迪、精神滋养和价值培育。《意见》第5、6、7条中提到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求同存异、文以载道、形神兼备、俭约自守等中华人文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智慧禀赋、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生活旨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也有着最大的群体认同。《意见》将传承发展的内容重心聚焦于此,有利于明辨视听、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最大限度地形成认识和实践共识。我理解,这也是《意见》第三部分“重点任务”中,把“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列入首要任务的原因之一。《意见》提出的1个“深入研究阐释”和4个“深刻阐明”,也可谓是进一步为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从学术层面、理论层面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的重要论题和方向。

  第三个“迫切”,即“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针对的是政府与市场、个人与社会等力量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问题,是对谁是传承发展主体的回答。历史唯物主义雄辩地说明,一切历史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是实践创造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同时也是价值评价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历史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意见》显然深谙这一唯物史观和文化发展规律,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调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积极作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统筹协调起来,形成工作合力。这种“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所带来的,将不仅是“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更是在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更加迸发出同心共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总之,从三个“迫切”入手来理解和把握,能够非常清晰地体认到,《意见》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关切,有着清醒而又坚定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指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指明了重点方向,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实践提供了工作指南。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