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际 >> 浏览文章

运河保护:架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2014/8/14 11:58:07 点击数: 【字体:


    运河保护:架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以全球视野和标准做好中国大运河保护管理
运河保护:架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座谈会
 

    8月8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座谈会在京召开。积极参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聚集一堂,为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建言献策。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和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出席了座谈会。会议强调,要通过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架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使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

    大运河保护带给我们的收获

    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从保护要素、保护类型、保护空间尺度、保护时间尺度、保护性质、保护形态6个方面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过去是保护含文化要素的东西,今天是保护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遗产;过去只保护那些静态的遗产,比如长城等等,而如今的大运河是流淌的,还在使用的,让人们认识到活态的遗产也要保护;过去保护的是一个点、一个面,比如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一个历史村镇……现在是一条“线”,并且是上千公里的“线”;过去保护的是古代的、近代的,如今要保护当代的。今天,中国的水利、交通部门为了改造大运河,对大运河新作的那些加强功能的贡献,仍然是未来的遗产,人们认识到要为未来保护今天;过去保护宫殿、古建筑群、寺庙等纪念性建筑,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沿途的那些民间民俗的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等都将得到保护;过去保护的是物质要素,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带来的是非物质要素保护的观念。

    大运河保护给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是保护理念的变化。大运河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热爱的家园,大运河保护应该是一个世代传承、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是我们的理念,使每一个人都愿意并且能够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大运河保护的浓厚意识和良好氛围。二是带来了文化保护格局的重大变化。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构成,由北京到宁波;丝绸之路是由洛阳、西安到罗马。古都洛阳既是隋唐大运河的西起点,也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它的加入,将丝绸之路和大运河联系在一起,而浙东运河又将京杭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横贯祖国东西,西连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东连海上丝绸之路的气势磅礴的古代大型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通道。三是保护目的的变化。对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应该有更大的追求,要使我们保护的文化遗产有尊严,同时我们的文化遗产要促进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护成果要惠及广大群众。

    生态运河:衔接历史与未来

    要用自然和人文交叉的视角去认识大运河的价值,大运河是在自然环境中开凿的,而其开凿之后就呈现出人文的价值。千百年来,运河在航运、灌溉、给水、防洪、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河给相关区域带来了巨大利益,特别是,运河促进了沿河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同时,还催生和哺育了一批新兴的城市。运河沿岸的城市及其居民,与运河世代相伴,朝夕相处,密不可分。运河成为城市面貌的特征和不断生长的活力,运河之水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之中。因此,可以说,运河对于她身边的这些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只有真正认识运河的价值,才能有形之有效的行为。运河的生态环境,是自然与人文环境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是运河价值的真正体现。

    通过历史与未来的衔接,才能真正认识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现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但我们生活得并不自在,我们心灵中那些温馨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们不仅与我们的祖先越来越遥远,即使家人、朋友之间,也越来越疏远。所以,要把历史与未来相衔接,就必须清醒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在这个时代中,我们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什么?是关系到人类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的问题。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证明,是我们与遥远的祖先沟通的唯一渠道,也是我们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思考,对祖先的缅怀和感恩。这样一种认识和情怀,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去珍惜、呵护运河,珍惜、呵护我们民族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而对大运河的保护,就是架起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以全球视野和标准保护中国大运河

    与会专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积极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的科学立法工作,制定国家法律法规层面的《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充分考虑大运河文化遗产点多、线长、面广、活态的特点,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水利、航运、南水北调、城乡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关系,使之成为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准则,严格执法、全民守法、违法必究。切实落实国家《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和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继续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严禁在规划划定区域内进行房地产开发和旅游场馆等项目建设,防止建设性、开发性破坏。完善大运河世界遗产监测平台体系和监测巡视制度,实行《大运河遗产保护警示名单》管理办法,对因保护和管理不善受到损害的大运河遗产,列入警示名单并限期整改,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适时启动中国大运河后续申遗项目工作,对未列入世界遗产的遗存同样纳入《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抓紧修缮和整治,绝不能降低标准,要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做好保护和管理工作。运用媒体传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世界遗产保护的原则和基本知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的现实意义,增强运河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亲和力。开展“爱我运河、护我家园”活动,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大运河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筹备设立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基金,社会各界可通过捐赠等方式支持大运河保护和维修工作。组织和扩大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为志愿者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此次会议是中国大运河成功成为世界遗产后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必将推进大运河保护工作,使大运河有更美好的未来。 (何 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8-1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