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中国铁建承建路段。( 王云松摄)
从古城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与新疆大地后,出境继续西行至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塔什干、撒马尔罕、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将这些世界地图上的地标连接起来,隐约就是古丝绸之路的样子。
跟随“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团,本报记者重走了这条伟大的道路。古丝绸之路从开凿到繁盛,用了数百年,而眼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则无疑要快得多。曾经的驼铃声声,如今变成了汽笛轰鸣,而不变的,是沿路的贸易与友谊。
骆驼高铁,筑起友谊道路
丝绸之路的长度,不走一遍是很难体会到的。一路上能经过绿洲、戈壁、雪山、湿地、湖泊、草原与大江大河等。因为道路远而艰难,路的建设,正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打头阵。
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商人们沿着古道一路将货物运到想象中的西域,并带去了来自中国的友好文化。如今,汽车、火车与飞机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骆驼”。
“西安与伊斯坦布尔相距六七千公里,再用骆驼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有发动机的‘骆驼’。”土耳其—中国工商总会主席雅乌兹·欧乃说,这匹“骆驼”就是高铁。如今,连接该国两个最大城市安卡拉与伊斯坦布尔的安伊高铁已经建成,中国企业承建了其中158公里的路段。
除了铁路,公路和空运也在大大提速。在哈萨克斯坦,连通中国与西欧的公路在该国境内段已完成2/3,该国欧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威特兰娜表示,此路一通,除了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等大城市外,其他小城市也能迅速发展起来;在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与中亚城市之间的直飞航线越来越多。
古丝绸之路上的骆驼,背着茶叶与丝绸。如今,自陕西发车的“长安号”国际货运列车,驮着电力设备、重卡设备和机床设备等,在轰鸣的发动机声中,与这些丝路沿线国家一道,重新筑起了贸易、友谊与互信的道路。
中国契机,带来贸易繁荣
无论是当地官员还是企业界人士,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中外企业,都对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良好的贸易合作感到满意。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乌合资鹏盛工业园,洁具工厂的厂长林峰表示,去年开工的工厂建设进展很快,再过两个月,这个源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工厂的产品,就能正式投产并销往中亚各国甚至欧洲。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曾是古丝绸之路繁盛时期的景象,如今,这一幕正在丝路沿线国家重现。
对于来自中国的发展契机,沿线国家都表现出了十足的热情,官员、学者与商人们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表示,除了在本国销售,这些国家还希望将中国的产品销往周边国家和欧洲。
在霍尔果斯的中哈边境贸易合作中心,哈萨克斯坦商人阿思哈尔对未来很有信心,“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商品转销到我们的护照可以去的47个国家”;在乌兹别克斯坦,中资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该国接壤中亚其他四国,未来可以很方便地将货物销售出去;在横跨欧亚的土耳其,当地官员、商人不止一次地表态,中土之间的铁路一旦通达,从这里转销中国商品至欧洲将非常方便。
土耳其商人阿尔珀·欧森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已经跟中国商人做了11年的生意,仅去年就从中国进口了30个集装箱的货物,并转销到了卡塔尔、伊拉克和俄罗斯等国。欧森表示,今年会从中国进口50个集装箱的货物,而他的生意就是在中土贸易额的不断攀升中水涨船高的。
民心相通,贯穿过去未来
民心相通,曾是古丝绸之路繁盛的基础,更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未来。
以“茶”这一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为例,从中国到土耳其,一路上许多国家仍沿用了汉字“茶”的发音。这是丝路沿线国家对中国记忆的缩影,他们保护这段记忆,如同保护城市里那些曾见证过丝路辉煌的建筑、壁画与古籍一样。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互相影响处处可见,而最真切的友谊,就存在于这样的平凡生活里。在中国的敦煌莫高窟里,许多壁画上都有胡人的衣服与面容,而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的壁画上,则描述了一位中国公主嫁过来时的情景……
在这几个国家的采访中,本报记者真切感觉到,普通民众对于中国的熟悉程度很高,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都能在他们口中找到对应的版本。在土耳其,许多受访者将中国称作“古代的亲戚”。
人们记忆中国,同样记忆丝绸之路。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的大厅每年举办几次“丝绸之路”交易会,阿拉木图一个新建的大商场就叫做“丝绸之路城市”;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最热线路就是沿着古丝绸之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大巴扎”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市场,仍然有4000多户商家,见证着古丝路以来的辉煌。
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已被人们所铭记。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时间又一次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