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剧照 (资料图片)
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再现了盛唐时期神都洛阳的繁盛。近日,一则《洛阳为何被称为“神都”?》的微博,再次引发市民热议,狄仁杰的故居在洛阳何处?神都洛阳有怎样的政治风云?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如何?
1、洛阳及第被伯乐荐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唐高宗显庆年间,狄仁杰在洛阳通过明经科(唐朝考试的一科)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合格)。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为唐高宗。高宗初年,唐帝国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是唐太宗时的才人,太子李治与其关系密切。太宗驾崩后,武则天出家为尼。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应高宗之诏,武则天回到皇宫。次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第二年,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立武则天为皇后。
高宗立武则天为后,遭到长孙无忌等顾命大臣的反对。为了彻底摆脱守旧的官僚,武则天劝高宗迁都洛阳。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高宗改洛阳为东都,从此洛阳成为唐帝国的政治中心。
高宗迁都洛阳后,在这里开科取士。科举制是隋炀帝在洛阳创立的选官制度,设进士、明经二科。唐效法隋科举制的同时,逐渐将其完善。明经是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同时也要考时务策论。录取分四等,分别按从八品下到从九品上授官。
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后,出任汴州判佐(判官的副职官)。著名画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但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德才兼备的人,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并推荐狄仁杰做并州都督府法曹。在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狄仁杰受阎尚书推荐进入大理寺,这里的“阎尚书”就是阎立本。
2、任大理丞断案如神
大理寺是中国古代掌管刑狱的中央审理机关,“理”为中国古代对法官的称呼。秦汉为廷尉,北齐改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末更名为大理院。唐制规定,凡遇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唐朝的大理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五品下。正二人,从五品下。丞六人,从六品上。大理寺位于宫城之南、洛河之北的皇城内。
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砍昭陵(李世民的陵墓)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他说:“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高宗怒意稍解,权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杰被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弹劾了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官员。
3、巧妙设计死里逃生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改元光宅。《资治通鉴》记载:“改东都为神都,宫名太初”,同时也改了不少官名。改东都为神都无疑是为了抬高洛阳的地位,使之凌驾于旧都长安之上;宫名为太初,是从头开始的意思;官名的改制也是为了有别于先朝。
为了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武则天采用了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guǐ)。铜匦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接受表疏。武则天任用的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利用铜匦中的密信,将大批王公贵族、朝中官吏、富商大贾、黎民百姓投入监狱。然后,按照《罗织经》所定的方法,让“犯人”供出“同谋”,案件涉及上百人,酷吏通过“灭族”的方式同一日处死数百人。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以神都为大周帝国的都城。次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第一次短暂的宰相生涯。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7位大臣谋反。来俊臣利用法律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来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假意服罪。在狱中他写了鸣冤信,利用换洗衣服巧妙地将信传给其子,其子持书上告。武则天得知后,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假如不承认,早已死于鞭笞之下。”通过调查,武则下令释放了此案7人,狄仁杰运用计谋死里逃生。
4、优厚礼重无人能比
在地方任职期间,狄仁杰勤政爱民。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狄仁杰被召回朝,并恢复其宰相职务。
武则天欲修建一尊大佛,花费需数百万元,因国库无力,于是武则天便下诏,让僧尼每人每天捐资一钱。由于狄仁杰极力劝谏,武则天最终取消了这一计划。
武则天打算立其侄武三思为太子,众宰相莫敢反对,独狄仁杰谏道:“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动摇了,必然会出现祸乱,请陛下三思。”一边是母与子,一边是姑与侄,经狄仁杰等人多次劝谏,她终于改变了主意,把庐陵王李显迎回洛阳,立为太子。
圣历二年(公元699年),狄仁杰被升为内史,即中书令,位居宰相之首。第二年,武则天驾幸嵩山三阳宫,文武百官皆从,但她单独赏赐狄仁杰宅第一处,优厚礼重,无人能比。当年,狄仁杰在神都病卒,享年七十岁。武则天痛失重臣,为他罢朝三日,谥曰“文惠”,后唐中宗李显追封他为“司空”,唐睿宗李旦又追封他为“梁国公”。
5、探寻遗迹重视发展
狄仁杰的故居史有明载,在神都尚贤坊。尚贤坊是定鼎门街东第三街最南的一个坊,其位置在今龙门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东北不远处。此坊还有天官侍郎张锡宅园、建安王武攸宜宅园、大理卿裴谈宅园、河东节度使韦凑宅园、左卫将军范阳郡公张謇宅园。
目前,洛阳有三处传说是狄仁杰的葬地:白马寺、梁周寺、双碑凹。
白马寺狄仁杰墓于史无据。
梁周寺位于孟津老城乡(今会盟镇)梁周寺村,梁周寺建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20世纪70年代初被拆除。梁周寺有古桥一座,因狄仁杰被封“梁国公”,故称“梁桥”,“梁桥残雪”为孟津十景之一。梁周寺西南有大冢,当地人传言为“狄仁杰冢”,但并无实证,此寺很可能为狄仁杰的私人庄园。
双碑凹在今白马寺北边约5公里的邙山之阳,属孟津县平乐镇管辖,村中高矗着两通石碑,其中一碑即宋元以后频见于著录的“狄知逊碑”,狄知逊为狄仁杰之父。20世纪90年代,紧挨双碑凹的上屯村出土了狄仁杰曾侄孙狄兼谟墓志,此墓志记载狄兼谟墓“祔梁公之茔”,即与狄仁杰墓相邻,证明此处为狄仁杰家族墓地。
狄仁杰是洛阳的一张重要“名片”,我们应该重视。我们可以复原狄仁杰故居,带动定鼎门景区的发展;在老城复原狄梁书院和狄公祠,增加老城文化内涵;建设狄仁杰文化园区,推出狄公系列产品。(郑贞富)(原标题:河洛广记:狄仁杰之神都风云——神探狄仁杰洛阳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