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成向记者讲解作品
李龙成自己书写装订的医书
核心提示|“有一天我们老了,老城的记忆就埋入黄土了。”74岁的李龙成花费一个月时间写下《洛阳怀旧》一书。他告诉记者,写这本书的想法萌生于“洛阳丝路申遗”。同样,为了保留老城的记忆,他决心用文字重建老城十余处古庙宇等标志建筑。李龙成感慨,“抢救老城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见到了李龙成老人。一身旧式中山装干净整洁,举止儒雅,摊开那本《洛阳怀旧》就开始了谈话。“我想让后人精神旅游时,知道这些去处。”李龙成说,听到“洛阳丝路申遗”时异常兴奋,因为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乘火车去了嘉峪关、火焰山、吐鲁番等丝路的驿站。“洛阳终于更加重视这些古文化了,我觉得是时候挖掘那些老城的历史了。”
凭记忆写就《洛阳怀旧》
李龙成生于1940年,除了1958年到1962年间去西北玉门石油学院读书外,至今待在洛阳达70年。“我生在老城,长在老城,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李龙成的《洛阳怀旧》仅有万字,但涉及被损毁的庙宇、祠堂等古建筑多达十余处,且描述细致入微,采用文言形式书写,颇有郦道元的风格。书中描述洛阳文庙这样写道:“入庙门,西北有彩釉九龙壁一座,高约五丈,宽约三丈,但见九条浮雕透刻彩龙、飞腾于云朵之间,壁座系青黑色大理石砌就。”
“老城街上大鼓书和变魔术天天有,玩杂技抡刀弄枪让人眼花缭乱。”回忆自己幼年时的老城,家住东都商厦东侧的李龙成说,只要一出家门就有看不完的景致。“但现在只剩了高楼大厦。”他不无伤感地说。也许这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可是老城现在也只留了一个名号而已。“八角楼等古建筑还有,文化的繁荣已经消失。”为了昔日的珍贵记忆,为了老城文化的传承,李龙成夜半披衣开始写《洛阳怀旧》。
老伴郝爱云对此颇有意见,因为老李过马路时也不忘拿着小纸片搜索记忆。李龙成回答说:“我想让后代早点了解古城的文化,让来洛阳的外地人景仰崇拜我们的悠久历史。”他开的小诊所里,除了这本《洛阳怀旧》,还放了十多本自写的医书、三本小说以及凭记忆画出的旅游风景。
忧心渐渐淡去的老城文化
不仅是建筑,李龙成更忧心老城逐渐淡去的文化韵味,“电脑等现代工具正在侵蚀孩子们的精神追求。”李龙成说,曾经的老城逢年过节都有对联、唱戏、杂耍等精彩节目,而如今只会看到繁杂的商业活动。李龙成回忆,当年进书店读书是老城多数年轻人的向往,现在书店已繁荣不再。
问及为什么会对老城记忆如此牢固清晰?李龙成滔滔不绝,“因为感情在,所以记忆力好,走过一次的地方就能记住墙壁上的对联。”他称自己喜欢欣赏风景,并有独到理解,“有惊有险才叫风景。”72岁时仍独自一人游华山,总共去过17次。
“儿子女儿也都知道我的喜好,就由着我。”李龙成守着一家小诊所,生活简单。墙上挂有他给自己题的字“淡定”。他说:“我余生最在乎的就是——若干年后,老城的文化还有没有人记得。”
李龙成期待洛阳市政府更重视古都文化,真正将我们的悠久积淀展示出来,“现在正是拯救古文化的时候,一旦老人们逝去,活化石只能成为永久的化石,文化传承会出现断层。”(原标题:老人洛阳生活70年著书《洛阳怀旧》 抢救老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