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羽的词独辟蹊径,从牡丹历尽贫寒,把美丽带给人间着笔,为“国花”写出了不同凡响的赞誉之词。唐诃和吕远为使这首歌适应改革开放时代人们在音乐欣赏方面的新品味,曾四易其稿,才谱出新颖别致,雅俗共赏的曲调,其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充满新鲜的时代气息。《牡丹之歌》也是一首**的音乐作品。——摘自百年中国歌曲精选《歌声中的20世纪》一书。
经典影视歌曲回眸:
“众香国里”不曾凋谢的《牡丹之歌》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在30多年前,一部《红牡丹》电影的主题曲《牡丹之歌》,赋予了牡丹更多的人文精神,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每一句歌词都刻画着人生的坎坷与祖国的繁荣昌盛。
一首优秀的电影歌曲就是因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最终超越了电影所设计的情节而流传至今的。在本期“经典歌曲背后有故事”系列报道中,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众香国里”不曾凋谢的《牡丹之歌》。
电影《红牡丹》主题插曲捧红了谁?
《牡丹之歌》创作于1980年,是故事片《红牡丹》中的一首主题插曲,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唐诃、吕远,原唱蒋大为。电影《红牡丹》的导演是张国和薛彦东,主演姜黎黎。影片讲述的是旧社会马戏明星红牡丹及其师兄妹的坎坷经历和悲惨命运;展现了江湖卖艺女子敢于向封建旧势力挑战,不畏强暴,洁身自好的传奇故事。
当时间过去30多年以后,红牡丹一身红装策马奔驰的经典镜头以及那首久唱不衰的《牡丹之歌》,依然会唤起无数人心灵的颤动和美好的记忆,让人难以忘怀。
说起蒋大为,有三首歌不得不提:《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而说起这三首歌的演唱经历,蒋大为也常用三个词来概括“补来的歌”、“送来的歌”、“捡来的歌”。
谈起蒋大为演唱《牡丹之歌》的缘由,还有一段小插曲。蒋大为1975年来到北京发展后,成为声乐界一名“后起之秀”。1978年冬季,作曲家吕远、唐诃为1979年的“三八”献礼片《甜蜜的事业》创作主题歌,特意邀请蒋大为演唱,并根据他的演唱特点进行了改编。可惜1978年年底,蒋大为随东方歌舞团到东南亚演出了3个月不能完成歌曲录制任务,与这首歌失之交臂。作为“补偿”,1980年,唐诃、吕远把另一部电影的主题曲给了蒋大为演唱,这也就是后来红遍大江南北的《牡丹之歌》。
“蒋大为第一个唱热的歌是《牡丹之歌》,他自己也这么说,他说他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是这首歌。”2009年3月20日作曲家吕远做客新华网,在与网友畅谈他充满阳光的音乐生活的访谈中透露,当年电影《红牡丹》要选歌唱主题曲人选的时候头一个想到的就是蒋大为。“我和唐诃对他是很肯定的,而且他也没有辜负我们,那个歌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录完以后长春广播电视台一下子就播开了,按照现在的惯例电影没有播出之前是不可以发表音乐作品的,而且一般都是电影演完以后电影插曲才流行,而这个是电影还没演歌曲就先流行了。”
据了解,电影《红牡丹》不仅捧出了一朵娇艳的“红牡丹”姜黎黎,还捧红了演唱主题曲《牡丹之歌》的蒋大为。当年中国唱片公司,为《牡丹之歌》出了塑料薄膜唱片,灌制了胶木唱片。当时负责录制唱片的于波(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夫人)对蒋大为说:“大为啊,《牡丹之歌》唱片一上市,就卖了50万张。”当时那张唱片是0.5元一张,而蒋大为当时的月工资才42.5元,这首歌在全国一下子就轰动了。
蒋大为,1947年1月2日出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后来移居加拿大。他由一曲《牡丹之歌》成名,而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歌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骏马奔驰保边疆》、《敢问路在何方》、《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使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歌坛独领风骚、家喻户晓。
“乔老爷”醉酒中孕育出的“红牡丹”
《牡丹之歌》词作者乔羽,人称“乔老爷”,有“词坛泰斗”的美誉。除去这首《牡丹之歌》不说,闻名于世的还有《**》、《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浆》、《爱我中华》、《难忘今宵》、《夕阳红》等歌曲。
乔羽曾说,写《牡丹之歌》的时候,他是以花喻人。“‘有人说你富贵,哪里知道你曾历经贫寒……’牡丹,它就是这样。冬天的时候,它把根保存起来,待到春天才开花。所以我那里头就有这样的句子:‘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这是说牡丹花,也是说人,说红牡丹这个杂技艺术家。”乔羽说他没有想到《牡丹之歌》会这么流行,30多年来,凡是和牡丹有关的文化活动都用这个歌,“这个歌就成了专门说牡丹的一个歌了”。
据周长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一文介绍,乔羽的能喝善饮是出了名的。酒,仿佛是乔羽的灵感、激情、言辞的“燃烧剂”。《牡丹之歌》也是他在喝酒后的一个夜晚写出来的。
谈起有关《牡丹之歌》的创作始末,乔老爷子似乎很想轻描淡写。只是说,因为影片需要、导演要求,所以就创作了这首歌曲。其实,当年这首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歌的采用,是乔羽劝说导演在电影拍完后加进去的。
1980年3月乔羽已经完成《牡丹之歌》歌词创作。接下来电影拍摄期间,导演却没有要求插入这首歌。乔羽看了样片后,主动向导演提出要作插曲的。乔羽为什么要求插曲呢?原来,他看完样片后认为剧中小牡丹成长为大牡丹的一组镜头是插曲的最好“节骨眼”,能更好地诠释剧情内涵和吸引观众,当即他就跟导演薛彦东说要加上这首歌。
事实证明,“乔老爷”在“节骨眼”里加的《牡丹之歌》确实给电影增色不少,历经数十载和悠悠岁月的考验,已成为大众喜闻悦听的经典之作。
词作者乔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山东济宁人。他这一生有三个名字。第一个名字叫乔庆宝,爹妈起的,用了十八年。参加革命后,他才自作主张,改名乔羽,这是他的第二个名字。第三个名字叫“乔老爷”,这在中国歌词界、文艺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乔羽自己的话说:周(恩来)总理都叫我乔老爷。
唐诃与吕远不为人知的莫逆之交内情
说起唐诃的名字,多数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他是谁?唐诃,原名张化愚,中国著名作曲家,1922出生,河北易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等职。1983年离职休养定居青岛至今。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终身荣誉勋章”(金钟奖)。
现居青岛海军土山干休所的唐诃老人已是90岁高龄。2012年7月中旬,记者在电话采访中,唐诃老人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音乐创作生涯,他从1940年开始音乐创作,在这70年中,共创作过1000多首歌曲。
在电话里,唐诃给记者讲述了他名字来源的趣事。“诃”字发he音,可大家都念成ke。他原名叫张化愚,参加八路军后他公开发表了许多抗战主题的作品,他担心自己真实身份暴露会连累乡亲受到**迫害,于是取鲁迅先生曾用过的两个笔名“唐俟”和“姜珂”中各一个字,化名唐珂。“后来又改成唐诃,但大家已经习惯了叫我唐珂,所以就一直将错就错地流传下来。”
聊起唐诃与吕远的合作和友谊,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时间回溯至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喜剧电影《锦上添花》,导演特邀唐诃写一部电影音乐和主题曲,这时吕远也参加了这部影片的音乐和插曲创作。当时唐诃采用了河北地方戏曲《哈哈腔》的曲调,把影片音乐创作好后,得到必须随部队去福建前线执行任务命令,电影中先期录音的两首歌曲只好委托吕远来处理完成。也就是这次吕远的“临阵救火”,奠定了唐呵与吕远莫逆之交的基础,从此后他俩合作了六部电影歌曲的创作。
1975年,唐诃与吕远第二次合作,为电影《沸腾的群山》写音乐。更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他俩合作了《甜蜜的事业》的电影音乐,其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经于淑珍演唱后,成了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洲音乐教材。这也是中国的创作歌曲第一次进入联合国。
据记者了解,唐诃和吕远多年配合默契,他们有不成文的约定:只要是两人接受的任务,不论谁写了多少都署上两个人的名字。1980年夏天,吕远和唐诃专程来到长春,为电影《红牡丹》谱写音乐和插曲,这时吕远有出国任务,唐诃、乔羽到外地体验生活然后,唐诃就投入创作之中去了。
唐诃对当年电影《红牡丹》的事情依然记忆犹新:“接受写电影音乐之后,为使这首歌适应改革开放时代人们在音乐欣赏方面的新品味,我经常去上海观看马戏团的演出,了解民间艺人的各种生活细节,同时还去深圳等接近香港地区,录下了一些香港的音乐。之后又邀请蒋大为从北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录音。”吕远回国后与唐诃携手完成了电影《红牡丹》的音乐创作。
谈及吕远,唐诃老人说:“我认识他几十年了从来没见他安静地休息过总是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他的歌曲数量多,质量上也是公认的。”
“众香国里”永不凋谢的《牡丹之歌》
众所周知,赞美牡丹的歌曲比比皆是,其中传播最广的当首推《牡丹之歌》.当年电影《红牡丹》投资60万元的影片,获得了3000多万元的票房收入,堪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商业大片。
电影为什么命名《红牡丹》?“花是美丽的,人人喜欢看花,百花中牡丹花最美,牡丹是花中之王,是中国的国花,国色天香,象征着富贵荣华。剧中主人公红牡丹是我意向中的中国牡丹仙女。她可以与维纳斯媲美,可以与美国自由女神叫劲。”《红牡丹》编剧阎丰乐老师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牡丹,富贵高雅,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于是,每年牡丹花季,很多地方纷纷举办牡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牡丹之歌》也成了各地牡丹节中的主旋律,延伸了“牡丹之歌”文化内涵。
很多网友发来信息问我,洛阳市的市歌是《牡丹之歌》吗?“不是市歌胜似市歌”,说它是洛阳的“市歌”似乎也不过分。1982年9月21日,牡丹花被命名为洛阳市“市花”,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30届牡丹花会(2012年)。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来.还有数以千计外国朋友和侨胞,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观赏洛阳牡丹的独特风采,都为这花中之王所倾倒,所陶醉.真乃是“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在山东菏泽,在甘肃兰州,在安徽铜陵,在四川彭州,在湖北隆中,在河北柏乡,在许多盛产牡丹的区域,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与牡丹花有关的节会活动,同用一个旋律——《牡丹之歌》迎接五洲四海的宾客;《牡丹之歌》已成为当地政府对外交往的纽带,和平、友谊的使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2012年7月23日赵乐北京)
《牡丹之歌》歌词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有人说你娇媚
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
有人说你富贵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
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
众香国里最壮观
冰封大地的时候
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春风吹来的时候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啊牡丹 啊牡丹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你把美丽带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