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ài
【艾姓起源】
1.为历史上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复姓艾斤氏,进入中原后汉化,改为单姓艾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艾斤氏部落,亦称去斤氏。在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至二十年(公元495年―40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艾斤氏改为汉字单姓艾氏,逐渐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艾氏。
2.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国有大夫艾孔,食采邑于艾陵(在今山东栖霞县西北有艾山),其后以山名“艾”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人们就叫他艾孔。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艾孔之后”。
3.以王父字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朝少康时有大臣汝艾(亦作女艾),其支孙以王父(祖父)的字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夏朝君主少康当政时期,属下有个大臣名叫汝艾,亦称女艾,在辅佐“少康中兴”的大业中立有大功。汝艾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