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来到这里时,海神乐社的二十多位老人正演奏者清新流畅的宫廷乐曲。男乐师身穿隋唐风格的大红袍,蓝胸襟,头戴黑帽;女乐师身穿绿色丝绸长裙,头顶缀满珠宝和牡丹的发髻。在气势十足的黄色罗伞及“坐旗”的簇拥下,仿佛时光倒转,将记者带回了遥远的唐朝。
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由于“海神乐”是洛阳独有的民间音乐,故又称为“洛阳海神”,演奏团体称为“海神社”。
采访(海神乐第十代传人郭红运):洛阳海神乐源于周,武王伐纣统一中国之后,在洛阳定了,定都之后接着就是开始大封功臣,封了四海之神,又形成了严格的礼乐制度,当时封了四海之神就祭海了,祭海的音乐就是洛阳海神乐的源头。后来一直到隋唐,尤其到唐朝非常兴盛,一直延续到明清,到建国之前,洛阳海神就流行在东到郑州,西到陕县,这个渭河两岸广大的农村,包括当时的城市,非常广泛。因为祭海的音乐历来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因为龙它威力无比,它能腾云驾雾,风调雨顺,能够降福于人,因此上至朝廷下至黎民,对祭海的音乐非常重视。
海神乐第十代传人郭红运说,海神明清时期曾在洛阳盛行,建国后面临失传危险。目前仅有景花村海神社一家,其余已不复存在。
采访(海神乐第十代传人郭红运):因为洛阳它是十三朝古都,留下了厚重的文化,建国之前洛阳海神还非常普遍,建国以后,因为时代的变迁,这种音乐远离人们生活,到目前只留下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楼村,当年叫古景花村一个社班了,非常稀罕的东西,不多了。
目前,海神社拥有乐器管、笛、筝、笙、二胡、云锣、云板、木鱼、碰铃等近二十种,能演奏近百首曲目,演奏曲谱均使用工尺谱,而且曲牌也有跟超化吹歌及笙管筹的曲牌一样的,如《剪剪花》、《三上香》等。隋唐以来,洛阳海神在中原以及全国音乐中产生极大影响,古时曾被誉为“国乐”。
古景花村海神社能够存活有其独特条件,该社历来以郭氏为主力,据郭氏祖谱记载,郭氏系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后裔,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功高盖世,唐天子封其为“并肩王”,并赐予宫廷宴乐享用,自此,这些世锁深宫、专为帝王演奏的宫廷雅乐才得以流入民间。
采访(海神乐第十代传人郭红运):我们这村子海神乐,主要是由我们姓郭祖传为主,因为我们家谱记载,我们楼村郭氏他是唐朝郭子仪后代,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之后,他大功盖世,退休了,皇上给他请假,赐给他一支乐队,十个八个人,让他享用宫廷宴乐,因此姓郭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一支延续到我们楼村第一代高祖叫郭燕青,他就是琴书为伴,音乐非常在行,代代相传,传统的宫廷乐有我们这姓郭的给传下来了。
幼时曾随伯父郭高山学艺的郭红运执教40年退休后,搜集整理了百余首海神古乐曲,重新组建了洛阳古景花村海神社。两年多来,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演出活动,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
采访(海神乐第十代传人郭红运):这个海神乐能够传下来,我们附近洛阳洛河两岸农村上年纪的人对这种音乐特别喜爱,你只要演奏,上年纪的有文化人爱听这种音乐,因为它属于我们民族文化,对这一是有感情二是有深刻的认识,着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本。
如今,洛阳社成员在恢复遗失多年的中国古乐的同时,也渐渐让保留宫廷乐韵味的海神乐走进当地校园,中国宫廷乐将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记者周小云赵杰)【原标题:洛阳海神乐:远古清音梦回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