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兽面纹方鼎、大克鼎、卧虎立耳扁足鼎……单听这些名字,许多人可能就会觉得头大,更别说它们到底长啥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这些在11岁小男孩关键的眼里,却是小菜一碟儿。
9日,在市博物馆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当关键站在一组仿制的青铜器前向他的小伙伴们介绍时,在场的许多游客和市民被小家伙渊博的学识震住了。
“大克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是清光绪年间在陕西出土的;蟠龙盖兽面纹壶是在辽宁出土的,现藏于辽宁博物馆……”听着关键的介绍,很多人围了上来。
“这孩子不简单,咋能认识这么多青铜器?”、“许多青铜器的名字很生涩,他小小年纪怎能记住?”……
面对大家的疑问,关键说,他是西工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从小就特别喜欢青铜器,家里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他经常跟着妈妈到各地参观博物馆,慢慢就认识了。
站在一旁的关键的妈妈李新宇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说,他们家没有人从事古文化研究,孩子是在7岁时喜欢上青铜器的,当时他经常看央视的鉴宝栏目,慢慢就对这些古代器物产生了兴趣。看到孩子这么喜欢,她就有意识地买了一些有关青铜器的书籍,比如《青铜图谱》等,还经常带着孩子到各地参观博物馆,就这样孩子渐渐认识了上百种青铜器。“很多青铜器的名字很难写、难认,孩子看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找书、查字典,在这过程中,孩子自己找到了乐趣,并乐在其中。”
看到一名11岁的孩子对中国的古典文化这么感兴趣,洛阳黄氏粤钰青铜器的第十七代传人、中国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黄烨儒也伸出了大拇指。“青铜器的研究对许多成年人来说都是个挑战,这么小的孩子能有如此见识,对青铜器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作为常年从事青铜器研究、复制工作的我来说,十分欣慰!”(记者 李燕锋 文/图)【原标题:洛阳11岁小男孩能识百种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