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白瓷文化及工艺源远流长,在瓷器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我市宋氏家族白瓷文化及工艺传承人,宋胜利将唐文化与白瓷文化相结合,同时融入洛阳特色元素,通过打造大唐官窑白瓷品牌,传承并创新白瓷文化及工艺。如今,以唐白瓷工艺打造的瓷艺牡丹系列产品已面世,雍容华贵的牡丹花盛开于纯净、素雅的白瓷中,别有一番韵味。
宋氏家族传承,弘扬白瓷文化
白瓷烧制历史悠久,被人们寓以空灵玉洁、质朴典雅等品质,白瓷在国内外都倍受青睐。在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白瓷虽然不是最早的瓷器,但是白瓷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标识着瓷艺烧制技术跨出很大进步,而且为此后中国瓷器工艺中五彩缤纷的青花、彩绘、彩瓷等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发展。
有专家指出,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由于北魏人非常崇尚象征纯洁白色,因此白瓷的烧制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鼎盛。
北魏时期,有一个名叫宋家岭的地方,相传是大臣宋弁随魏文帝南迁,选择此处建造府邸,宋家岭因此而得名。宋弁卒后,家道中落,但此地广有瓷土,子孙便以制瓷为业。
唐朝时期,宋家岭附近设立了官窑,开始进行专业的瓷器生产,隶属甄官署管辖,宋家岭人成为陶瓷坊的匠人,被称为“明资匠”、“巧儿匠”。“明资匠”是有官府出资雇佣的工匠,属于有特殊精巧技艺的人,而“巧儿匠”又是“明资匠”中最有技艺的人。唐白瓷的手工技艺即源于此。
在唐代洛阳瓷匠中,有一名著名的瓷匠名叫宋瑶,是宋弁的后裔。直到北宋,宋氏后人一直主持着官窑的建设和生产;到了金元时期,宋氏家道没落,但子孙仍在宋家岭以制瓷为业;乾隆年间,宋家岭宋氏瓷窑的掌门人宋良佐,在乾隆15年南游洛阳期间,献白瓷千手观音像一尊,乾隆得此后大喜,御赐“瓷神”匾额,《洛阳县志》上有此记载。
此后,宋家瓷器屡次作为贡品,进奉朝廷。清代名臣卞宝臣的《方岳风采录》洛阳县中有这样的记录:“(县)北为邙岭,人取土为瓷。宋氏尤著,其瓷如玉,向为贡品”。
相传在民国初期,宋氏瓷器名家宋弘儒经过苦心经营,在乱世之秋,保住了“开封,洛阳,西安,太原”的四家宋氏堂号;抗战期间,宋氏洛阳总店和宋家岭窑厂毁于日军轰炸。
如今,作为洛阳大唐官窑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宋胜利,从小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其父创办了洛阳市外贸公司孟津工艺料器厂,曾经邀请到当时在北京工艺美术界的田世林、张兴邦两位大师到厂里做技术指导,当时,尚处少年时代的宋胜利对瓷艺十分痴迷,得到泰斗级大师亲授技艺,让他受益匪浅。
融入洛阳元素,白瓷开出牡丹花
新中国改革开放来,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白瓷工艺得到长足的发展。深感宋氏瓷艺传承责任和压力的宋胜利,为了传承发扬古代精湛的白瓷工艺,振兴古都洛阳的文化产业,他阅读了大量相关的古代文献,一直致力于钻研唐白瓷的造型和烧制技艺。
如何精确掌握白瓷工艺的精髓?1996年,宋胜利大学毕业后,带着家族的期望和对陶瓷的热爱,先后到德化、景德镇等地学习白瓷艺术,为自己传承创新唐白瓷工艺打下坚实基础。2003年,宋胜利听说洛阳发现大型唐代瓷窖的消息后,经过认真考察学习,认为唐白瓷是民族瑰宝,不仅要传承,更要推陈出新。
如何创新?这是怎么更好发展大唐官窑白瓷的核心问题。宋胜利在与众多历史文化学者探讨后认为,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少有城市能匹敌,为何不尝试将洛阳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唐白瓷工艺中呢?
经过研究,宋胜利发现,在中国瓷器上发展史上,洛阳牡丹寓意吉祥,如,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与鹭鸶组成的图案,象征“一路富贵”;与白头翁(鸟)组成的图案,象征着“长寿富贵”或“富贵姻缘”;与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因此,牡丹成为众朝代瓷艺中的宠儿。
宋代时期,北方青瓷窑场中最富盛名的窑口耀州窑,囊括了洛阳的宜阳窑、新安城关窑等多个窑场,在碗、盘、瓶、罐、壶、盆、炉、枕、彩盒、香薰等主要瓷器产品中,牡丹纹饰多布满器物内外,以富丽饱满的形态、艳丽夺目的色泽,以及丰富的造型、构图形式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如宋代白釉剔花牡丹纹双耳瓷罐等。元明清时期,金人、蒙古人、满人均喜欢像牡丹那种的大花,因此元明时期的青花瓷,清代时期的粉彩、斗彩、珐琅彩,均不乏牡丹题材。
鉴于此,宋胜利决定将极具洛阳特色的牡丹元素融入现代唐白瓷工艺中。2009年,宋胜利以豫西高岭土为原料、以生态牡丹为原型、以河洛文化为创作题材、以大唐官窑唐白瓷烧制技艺,采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釉上等工艺,创造性地试制出了瓷艺牡丹系列作品,洛阳人称之为牡丹瓷,雍容华贵的牡丹花首次在白瓷工艺中绽放。这不仅继承和延续了唐代官窑白瓷古老手工技艺,更丰富发展了唐代官窑白瓷的艺术形式。宋胜利也因此被誉为“当代大唐官窑的掌门人”。作者: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