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黛眉手织布工艺的最早记录,出自《战国策·秦策·秦武阳谓甘茂章》,新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查阅史料时,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新安县一带的纺织技术就已经趋于成熟,不过这时候民间纺织的还是麻布或丝绸。
到了元代,黄河流域开始广泛种植棉花,使用棉花做原料织布越来越普遍。新安人将传统的麻纺织技术与棉纺织工艺结合,织成的棉布就是如今的黛眉手织布,主要分布在新安县石井、西沃、峪里等地,其中以石井乡为典型。
20世纪70年代,黛眉手织布技术在新安农村依旧普遍存在。“家家闻机杼,户户纺织忙”。当地妇女几乎都会织布,产品也多为自给自足。鼎盛时期,平均每三四户人家就有一台织布机。其传承技艺采用的是家庭传承模式,家中的女性长辈会手把手地把纺织技艺传承给下一代,很多人家能独立进行不同工艺。
除了用于服饰等方面,黛眉手织布在当地民俗中也有很多功用:一是婚娶时的必需品。女孩出嫁时必须陪送手织布的被面、床单等,如今数量虽有减少,但仍然是嫁妆中的必备物品。二是社交礼品。红白事中,亲友会送上一匹手织布以示隆重。
黛眉手织布配色对比强烈,讲究鲜亮,大都以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通过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并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眼前一亮。同时,纯手工工艺既保持了这种布匹纯朴厚重、自然天成的风格,又使每一件织物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色彩。(摘自《洛阳晚报》黛眉手织布:传统与现代的绝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