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漯河 >> 秀美山水 >> 山水与品牌 >> 浏览漯河

围绕文化强市建设 打造三国文化品牌

2015/11/18 17:09:46 点击数: 【字体:


对加强全市三国文物古迹保护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十二五”以来,党和国家将加强文化建设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务院提出将“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定位。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各级政府强力的政策支持下,文化建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许昌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印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着力提升许昌文化软实力。

    许昌地处中原之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区位优势明显,环境温润宜居,是著名的汉魏故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享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美誉。许昌文化底蕴丰厚,特色文化突出,尤其以三国文化闻名。许昌三国文化遗迹数量多、品类全、价值高、利用潜力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许昌宣传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独特优势。加强许昌文化建设,必须要打好三国文化牌,擦亮三国文化这张名片。

    一、许昌三国文化遗迹概况

    许昌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大兴屯田,广揽人才,平定中原,提倡文学,使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在许昌西南15公里的繁城接受禅让,“魏”国建立,其后“蜀”、“吴”相继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因“魏基昌于许”,遂改许县为许昌,许昌成为“魏”五都之一。许昌在东汉末年曹操迎帝都许直至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三国鼎立期间,一直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风云激荡的三国虽已成为历史,但史实、遗迹以及衍生的、演义的与许昌息息相关的三国文化遗产,却传承至今,弥足珍贵。

    许昌境内三国故事广为流传,三国遗迹内涵丰富,并以多且真而闻名,对研究三国历史、展示三国文化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结合历史和实际,我们将东汉末年曹操雄踞许昌到三国曹魏政权灭亡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遗存许昌的遗迹和历代遗存许昌的与三国文化(包括关公文化)相关的遗迹,统称为许昌三国文化遗迹,通过专项调查研究,较全面地掌握其遗存状况。通过细致调查,目前全市共认定三国文化遗迹45处,其中重要的有32处。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在许昌诸多的三国文化遗迹中,张潘的汉魏许都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议事台、练兵台、运粮河、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三国文化作为许昌地域特色文化,一直是许昌人研究和宣传的重点,据初步统计,许昌出版的宣传三国文化的著作有《三国概览》、《许都览胜》《三国胜迹神游》、《曹操》、《解读许昌·曹魏故都》、《三国论文集》等十余种。1994年,许昌被国家列为“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国战略线”上的重要城市。

    二、许昌三国文化遗迹统计分析

    目前,许昌市共认定三国文化遗迹45处,其中重要的有32处。(名录见附表一)

    1.按年代统计:东汉末年及曹魏三国时期的古迹有29处,明清时期为纪念三国人物而建的祠庙建筑或供奉有三国人物的会馆建筑有4处。

    2.按文物级别统计: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9处(包括:国保3处,省保6处,市保10处,县保10处);未定级文物3处。

    许昌三国文物点按地域和级别分类统计表

 

围绕文化强市建设  打造三国文化品牌

    3.按文物类别统计:古遗址7处,古墓葬19处,古建筑6处。

    许昌三国文物点按类别分类统计表

 

围绕文化强市建设  打造三国文化品牌

    三、许昌三国文化遗迹保护利用现状

    许昌市委、市政府对三国文化遗迹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筹措投入资金数千万元,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成立了许昌灞陵桥文管处、许昌春秋楼文管处2个专门保护机构。文物部门组织对春秋楼、文庙、关帝庙、义勇武安王大殿等重点三国文化遗迹进行了保护维修,使这些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在全市三国遗迹的合理利用方面,到目前为止,成功开发为文物旅游景区的有2处: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经过规划建设为休闲娱乐区的有2处:许昌小西湖遗址公园、董妃文化苑;近年来列入许昌三国文化旅游线,当地政府进行部分投入但尚未整体规划开发的有1处:汉魏许都故城。另外,利用社会资金新建宣传三国文化的旅游景区有1处:曹丞相府景区。

    总体来看,我市在对三国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缺少规划。全市三国文化遗迹没有整体保护利用规划,每个三国文化遗迹点没有单项保护利用规划。

    二是保护力度不够。保护资金匮乏,许昌市各级政府均未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自身积累,多年来我市仅对部分省级重点三国遗迹的文物建筑进行过维修,大部分三国遗迹点仍处于自然存续状态,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日常维护。大部分三国遗迹点的“四有”基础薄弱,没有专门的保护机构、人员,没有树立保护标志,建立保护档案,有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还没有划定保护范围,受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影响,损毁较严重。

    三是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我市对三国文化遗迹的开发虽然起步较早,但三国景点少、小、散,开发步子不快,层次较低,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开发利用力度还需进一步增强。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三国文化资源开发缺少引导和政策支持;二是全市三国遗迹保护和开发缺少整体策划规划和具体项目方案;三是全市三国遗迹保护和开发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四、加强许昌三国文化遗迹保护利用工作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许昌文物事业必须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抓住机遇,力求创新,准确把握、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以保护开发三国文化遗迹为主要抓手,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展示我市深厚的三国文化内涵,突显许昌地域特色文化的影响力,不断促进文物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文物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贡献率。对三国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有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要研究制定全市三国文化保护与利用整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维护文化遗产尊严、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保护成果惠及公众的新理念,以进一步加强全市三国文物古迹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中国(许昌)国际三国文化旅游周活动,丰富提升已建成的三国文物景区,修缮保护现存的三国文物古迹,分层次、选重点开发利用一批三国文物古迹,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市区博物馆《曹魏许都》文物陈列、春秋楼、灞陵桥、关帝庙为核心,以曹丞相府演示区为辅助的三国文物陈展区,以张潘故城(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建设为核心的汉魏许都宫城遗址展示区,以华佗墓园为核心的三国名人追思怀古区,使其与曹操高陵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三国智慧之旅,彰显区域文化特色,提升许昌三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政府专门应成立由文化、旅游、发改、规划、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组成的“许昌三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及时研究指导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文化、发改、规划、国土、旅游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推进三国文物古迹保护利用的工作合力,保证项目立项、规划、论证、审批、施工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各县(市、区)政府为辖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的责任主体,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将三国文物古迹保护利用项目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强力推进实施。

    (三)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三国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工作,凡对项目实施有利的文化、交通、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均向项目倾斜支持。

实施三国文物古迹保护利用项目,资金投入是关键。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县(市)保护利用三国文物古迹、编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方案、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树立文物保护标志、奖补文物保护员等进行补助扶持。县(市)政府应将三国文物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项目所需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接受社会捐助等方式广泛融资,吸纳社资金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

    (四)要科学规划,规范实施。对重点三国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利用必须要充分论证,积极吸收三国文化研究人员、文博专家的意见,既科学严谨又大胆创新,高标准做好三国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规划和方案。一是要实施文物基础保护项目,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文物本体的保护修缮,全面加强“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档案、有保护组织)建设和环境整治等,使文物本体得到有效保护。二是要高水平策划规划三国文物开发利用项目。按照“统一规划,整体保护,有序开发,分步实施”的思路,统筹规划,聘请专业资质单位高规格、高水平编制许昌三国文化整体规划和具体项目开发方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逐步开发建设更多高品质、高档次的三国文化旅游景区,一处一景,景景相连,由点而线,由线到面,形成规模,凸显特色,真正开发利用好我市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三是要进行持续深入的宣传推介,使许昌三国文化不仅闻名,而且可观,可感,可知,从而建立起较为成熟完善的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五)要明确责任,强化督察。全市三国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工作应纳入各级领导负责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与项目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的年度绩效考评挂钩。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市三国文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察,确保工作效力。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网(2013-06-17)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