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由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华豫剧祥符调高峰论坛在开封举行。60多位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围绕“文化+”与振兴祥符调、祥符调与当前豫剧院团体制机制改革等课题展开研讨。
祥符调是发源于开封的一个豫剧流派。公元1008年,宋真宗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元年,开封县也改为祥符县,在开封一带演唱的梆子声腔就被称为祥符调。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祥符调逐步形成了自己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的风格。
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秉义表示,豫剧有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豫西调等多个流派,但豫剧的源头到底在哪里需要做研究。“大宋时期艺术高度发达,造就了一大批艺人,而当时的东京城中外交流频繁,正是在这一时期孕育了豫剧。”张秉义说,开封是豫剧祥符调的故乡,要传承发展祥符调,就要做好豫剧起源的研究,做好声韵研究,做好声腔研究。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作曲家范立方建议,开封的清明上河园重现了大宋东京梦华的辉煌,应该将更多的豫剧祥符调元素融入园中,让中国游客了解、认知祥符调。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涌泉表示,祥符调对豫剧繁荣的作用有目共睹,此次研讨会也是对祥符调的一种致敬。而从振兴祥符调的角度讲,需要做好“五个一”,即打造一批名团、整理一批名戏、创作一批名剧、推出一批名家、擦亮一张名片。他特别建议开封重建清代梨园名角齐聚的“明皇宫”,将其打造成祥符调大戏台。
研讨会前,主办方举办了祥符调专场演出,让专家学者和观众体味到了原汁原味儿的祥符调。演出汇集了陈派、阎派、桑派等祥符调名段,既有阎派代表剧目《秦雪梅》、桑派代表剧目《对绣鞋》,又有陈派代表剧目《三上轿》等。不仅王素君、关灵凤、牛淑贤、苏芝兰等名家登台献艺,来自台湾的豫剧名家王海玲也来到现场为祥符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