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大致可分为“佛塔”和“墓塔”二种。佛塔即舍利塔,一般都是多层建筑。墓塔即我国的所谓和尚塔,以单层为主,多层建筑的很少。我国建塔始于东汉末期。初期的塔多为木构四方形,是在中国式的木构多层建筑“重楼”上加印度式的“刹竿”而成。北魏时出现了砖石、木结构混合的十二面形塔就逐渐普遍并固定下来。宋代的造塔有很大发展,不论从建筑材料或建筑技术看,都消除了过去外部用砖结构,内部用木结构的缺点,使塔身更加坚固。铁塔就是宋代纯砖结构的一个典型。
据史料记载,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形,十三层,高达一百二十米,仅这高度便可想见当年的雄姿了!当时这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故名“福胜塔”。古塔大都与佛教相关,“福胜塔”也不例外。当年此塔上安千佛万菩萨,下奉阿育王佛舍利。木塔初成,身倾西北,斜得厉害,世人多不解,以为是建筑失误。设计大师喻浩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不到百年这塔身就正了。可惜,木塔从公元982年建成,到1055年(也有资料称是1047年)就被雷击而焚毁了。从建到毁,不足百年,未能验证西北风的“功力”,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团不解之谜:供奉菩萨的佛塔,却为何反遭菩萨的摧毁呢?可见,佛和菩萨以及供奉他们的宝塔,都是人造的,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雷电不认这个账,谁违背它的意志,它就要打击谁。今天看来,一根避雷针,胜烧万炷香!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木塔毁了,人们就建铁塔。当然,这座铁塔用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铸铁,而是铁色琉璃砖。用砖砌五十多米高的塔,设计上非同小可。支撑铁塔的力量核心是塔心柱,各种外壁砖瓦构件均与塔心柱紧密扣接,浑然一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这在九百多年前,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设计。
塔身外镶几十种花纹砖,飞天、麒麟、坐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都有。顶上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远远看去,就像出家人戴着庄严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设计也很别致,有明窗和盲窗两种,明窗每层一只,一层在北,二层在南,三层在西,四层在东,依次类推,直至最高层。所谓盲窗,其实是打不开的窗模。当年,这塔是汴京的一大重要景点,名为“铁塔行云”。登塔远眺,黄河如带,大地似锦。但如今看来,五十多米高的建筑物已不算高了。
还有一个传说,铁塔下为一泉眼,与大海相通,人称海眼。倘海水自此眼涌出,即要淹没开封。故建此塔于海眼之上,以镇水患。联想起当年塔身倾向西北为迎击风吹,而塔基又镇海眼而防水患,可见此塔还是开封的“风水”宝塔呢!
然而,风水好坏并不取决于选址。尽管有“天下第一塔”镇守开封,开封仍免不了经灾历难。有时,人祸更比天灾凶恶。明末李自成起义,率军攻打开封,明朝巡按竟然扒开黄河大堤,企图淹没起义军,结果把开封城淹成一片废墟。包括铁塔的基座,也没入了黄河水冲来的泥沙之中。如今的黄河,高悬于开封城区地面十米之上,开封人时刻不敢掉以轻心,许多标志性建筑都相当于防洪警示标志。比如在铁塔公园,沟渠纵横,让人一看就觉得这里有一套相当完备的排涝体系,更为明显的标志是,塔基之南,有一方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塔”,这匾安放得十分奇特,造型是由一条鳌鱼衔着,或者说是将碑石整个儿堵在鳌鱼嘴里的。这又让人联想到铁塔镇海眼的说法,可见开封人提防水患的意识多么强!
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及重点保护文物”。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铁塔建成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开封铁塔因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遐迩。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想设计和建造,终于在公元989年把这座佛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喻浩缘由,他说京师无山,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侵蚀的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会倒塌。而且,喻浩在施工中采取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操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在了五十多年。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御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培心柱紧密衔接,异常坚牢,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今天在我们欣赏铁塔之壮美时,更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铁塔,是我国最古老最优美的大型玻璃宝塔,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精美绝伦的杰作。它宛如一根擎天柱,矗立在开封东北隅夷山之颠,丰姿峻然,骨骼雄浑,拔地刺空。白云轻轻擦过塔顶,风中的铎铃晃晃悠悠。琉璃砖上的镂刻有飞天捧仙桃,舞姿婆娑,有翩翩仙姑,有黯然佛僧,或侧首或拱臂,憨态可掬。它的每一块砖面都是精美大艺术品。
为了登塔的方便,塔内建一梯道:从北面门洞进去,沿着砌好的台阶盘旋上升,可一直登到塔顶。登到第五层,可以看见城内的景色,登到第七层,可以看见城外原野和大堤,登到第九层,可以看见浩瀚、奔腾的黄河。十二层上直接云霄。若站在铁塔下,仰望蔚蓝色的碧空,可见云朵缭绕者塔顶旋转不停,精致极为优美。若站在塔南的佛亭飞檐下,北望宝塔,可见塔顶蓝天,腰缠白云,十分雄伟壮观!在皎洁的中秋八月夜,云层低旋,缓缓而行,好像被塔尖割开一样。踏阶而登,行至七层,则祥云缠身,和风扑面,若步入太虚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清人无名氏题咏:
浮图千尺十三层,高插云霄客倦登。
瑞彩氤氲疑锦绣,行人迢递见觚棱。
半空铁马风摇铎,万朵莲花夜放灯。
我昔凭高穿七级,此身烟际欲飞腾。
铁塔并非铁铸,却胜似铁铸。九百多年来,它历经地震、战火、雷击、水患等多种灾害的侵袭,特别是 1938年5月,日寇曾野蛮地对铁塔连续炮击,塔身中弹上百发,北面从四层至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遍体鳞伤,但仍正义凛然,昂首挺立,岿然不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10月亲临开封视察,看到当时被日军炸坏的铁塔仍是弹痕累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这个铁塔名不虚传,代表我们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并当即批示抓紧做好铁塔修复工程。近千年来,铁塔栉风沐雨,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雷轰电击而不毁,遭水淹风摧而不坍,遇地震战火而不垮,实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惊人奇迹,通身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原标题:我的家乡系列——开封揽胜之铁塔)